产物化是私有IaaS的唯一出路
作者:张鑫(ZStack创始人)
来源:云头条
物联网智库 整剃头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近来几年,国内涌现了一大批做云平台的企业,但是,云计算应该是做成产物还是服务呢?相信很多公司都有自己的考虑。
一、服务与产物化——硅谷的选择
我刚回国创业时,跟很多投资人和2B的前辈聊,说我要做一家做产物的公司。得到的大部门反馈是说做产物的观点已经掉队了,现在做服务才是2B的出路。所以曾经一段时间我感到很狐疑,觉得国内对2B创业的看法跟硅谷不太一样,因为在硅谷创业,绝大部门人是选择做产物公司,很少一部门才会去做服务型公司。
创业公司应该做产物还是服务,这个其实在硅谷是个热门话题。总的来说,倾向于做产物的创业公司更多。这个跟产物公司和服务公司的成长曲线有关,简单来说可以从5个方面来对比。
第一是进入市场的时间。服务型公司要远远快于产物公司。因为服务型创业公司通常是创始团队基于本身已有的履历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这些履历在过去是验证过的,能够很快出成果。而产物公司从0开始打磨一款产物,周期非常长,通常要半年到一年才气有一些概念性的原型推向市场,并且是没有经过验证的,要找到product market fit的周期很长。
第二是商业化的风险。服务型公司的商业化风险是比力低的,首先这类公司的履历得到过验证,往往在初期就能获客,甚至获得一些大客户,产生现金流。而且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根据客户的反馈迅速调解方向。而产物公司由于打磨产物的时间很长,在产物打造过程中更多是由创始团队的履历和眼界来决定产物的形态,产物推向市场是否被市场接受还尚未可知,有着非常大的风险。一旦产物不受市场欢迎,掉头的代价也很高。
从这两个特点来看,服务型公司相对于产物公司,起步快、风险低,初期优势比力明显。
第三是扩展性。当服务型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商业模式的限制,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往往是定制化的),对每个客户的cost也比力高,比力难规模化复制。而产物公司一旦产物找到product market fit,规模化复制成本很低,能够快速地扩张。
第四点和第五点是复用性和控制力,就一起说。复用性方面跟第三点扩展性类似,服务型公司基于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复用性是比力差的,很难说一个客户的履历可以完全、直接地复制到其他客户上。在控制性方面也比力差,因为服务的边界比力模糊,服务型公司需要尽力跟客户沟通,满意客户的各种需求,控制性比力差。产物公司的边界比力清晰,因为产物本身就定义了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做不了,控制力比力好,并且产物本身可以复用。
二、为什么IaaS产物化如此重要
基于这几点的比力,服务型公司是先易后难,产物公司的曲线是先难后易。在硅谷大部门公司选择的是后者,但国内大部门公司选择的是前者。回到我们所从事的私有云行业,我坚定地以为我们应该选择产物化的道路。这有几点考虑:
首先是处于一个愿景。我们以为IaaS未来会成为企业软件分发的入口,只有产物化的IaaS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大家经常把IaaS比喻成数据中央操作系统。一个操作系统应该是高度标准化、产物化的。很难想象一个操作系统是通过服务的方式堆叠而成。只有标准化的IaaS,才气像操作系同一样大规模广泛摆设,企业软件才气围绕标准化的IaaS开发,让IaaS成为分发入口。
在云计算的三个条理里面:IaaS/PaaS/SaaS,IaaS是跟硬件打交道的,提供资源。跟硬件打交道的部门是最轻易标准化、产物化的,因为我们在跟机器打交道,而不是跟发散的业务打交道。如果从IaaS层就开始大量地定制,那么整个 IT系统就很难标准化,同时很难把一个企业的履历复制到别的企业。
我们说云计算的出现是要革传统IT基础办法的命。很大一点就是要依托IaaS层面的标准化、产物化,来解决IT基础办法层面长期碎片化、孤岛化的现象,让每个企业都能按照标准的方式去构建IT基础办法。而不是接着云计算的海潮,把传统的IT集成重新做一遍,制造大量相互孤立又不兼容的IT基础办法。
要达到这个目的,IaaS层面必须首先标准化、产物化。
从美国返来后,我深刻地感觉到在云计算领域,我们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因为欧美的2B领域虽然非常发达,可也有有大量的传统IT的历史包袱,要实现云化的阻力还是蛮大的。但国内不一样,去IOE的海潮已经给我们带来重构整个IT基础办法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够依托标准化的产物,快速实现云化,就能在IT基础办法领域超越欧美,实现弯道超车。
很可惜的是,目前国内大部门私有云、私有IaaS,仍然走的是系统集成的老路,云计算厂商慢慢成为了新一代的系统集成商,并没有产物化的基础办法出现。
这跟我们长期的系统集成惯性有关系。大部门客户的IT运维程度偏低,又长期依赖于集成商,在做IT办法云化时,传统系统集成的头脑仍然很浓重。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服务型公司,例如神州数码,但却缺乏像微软、VMWare如许的标准化产物的公司。这是我们的缺陷,也是我们的机遇。
三、IaaS产物化的难点
IaaS产物可以产物化,是我们应该抓住的机遇。但IaaS产物化也存在很多难点:
首先是IaaS产物的涵盖面太广,它覆盖计算、网络、存储、租户管理几个大部门。每个部门都是一个非常深的领域,需要IaaS提供商有非常强的整合本领。这种整合本领通过服务的方式去做是相对比力轻易的,简单的说,就是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铺人,以人工的方法去解决。
但产物化强调的是高度自动化,甚至是完全自动化,无人工干预。这就对厂商技术本领要求非常高,在这个领域没有数年甚至10年的的耕耘,很难做出标准化的IaaS产物。
产物化的第二个难点是用户教诲问题。前面说了,国内的2B客户是长期被集成商服务,定制化的氛围非常浓。客户自己提出的一些需求,其实本身并不需要,大概说在云计算时代并不适合。例如云计算本身提倡一个自服务的思想,但很多客户受传统IT头脑影响,要求把各种传统IT审批的功能都做到云计算产物里去,这个跟自服务本身就是冲突的。但厂商在集成的过程中,为了迎合客户,大概受自身程度限制,很难对客户做出正确引导,转而做大量集成的工作,致使产物化的IaaS很难出现。
最后在技术方面,IaaS产物本身是一个大型的分布式的集成系统,需要把用户数据中央各种异构的物理资源都管理起来,让产物化的门槛非常之高。典型的有摆设难、升级难、运维难几个问题。
大家如果对IaaS产物有过打仗,就会知道,往往摆设一个IaaS产物需要纯熟的技术团队花费数周大概上月的时间,一旦摆设起来,升级几乎变成了不可完成的使命,在运维的过程中也是小弊端天天有,大弊端偶然发生。
但是否因为存在这么多难题,我们就放弃产物化的路线,转而走传统的服务型方式,以铺人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前面讲到,我们坚信IaaS将来一定会成为企业软件的入口,未来的企业软件不再会以操作系统为中央筹划,而是以IaaS为中央筹划,直接在IaaS平台上分发。用户也不再需要先装操作系统,再手动安装各种软件,而是直接用预装好企业软件的镜像在IaaS 上批量创建虚机集群,实现企业软件摆设的完全自动化。
中国的2B市场才起步,跟欧美相比,仍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只有走上了标准化、产物化的道路,我们才气超车,并在未来将我们的技术输出到欧美。产物是没有国界的,标准化的产物可以输出到世界任何地方,但服务很难跨国界,要跨国定制服务就更难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说产物化才是私有IaaS的唯一出路。
往期热文(点击文章标题即可直接阅读):
[*]《【重磅】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报告,首开国内IoT产业二维视角全景图之先河》
[*]《13位权威专家深度解析,2017年物联网最引人关注的九大领域新趋势》
[*]《中国第1份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市场报告重磅发布:下一个物联网机会在那里?[文字版]》
[*]《一幅漫画告诉你:NB-IoT背后,还有一个大家都在说的LoRa是什么?》
[*]《一幅漫画告诉你:除了WiFi,蓝牙,近来火爆的NB-IoT醒目嘛?》
[*]《富士康郭台铭不做“郭跑跑”,50天敲定610亿投资背后的野心》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