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S的负载均衡和反向署理负载均衡
基于 DNS 的负载均衡和反向署理负载均衡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现实上它们存在诸多区别,重要体如今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原理
[*]DNS 负载均衡:通过在 DNS 服务器中为同一主机名设置多个 IP 地址,DNS 服务器根据一定的算法(如轮询等),在响应 DNS 查询时按次序返回不同的 IP 地址,客户端根据返回的 IP 地址去访问相应的服务器,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它是在域名剖析阶段就决定了客户端要访问的服务器 IP。
[*]反向署理负载均衡:反向署理服务器接收来自互联网的毗连请求,然后根据一定的负载均衡算法(如加权轮询、最少毗连数等),动态地将请求转发到内部网络的多个节点服务器上举行处置惩罚。客户端并不知道自己访问的是署理服务器背面的哪台真实服务器,对客户端来说,反向署理服务器就像是目标服务器。
位置与条理
[*]DNS 负载均衡:工作在网络层的域名系统中,是在域名剖析过程中实现负载均衡,位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域名剖析环节。
[*]反向署理负载均衡:工作在应用层,位于客户端与真实服务器之间,作为客户端请求的接收者和转发者,对应用层的请求举行处置惩罚和分发。
灵活性与可控性
[*]DNS 负载均衡:设置相对简朴,只需在 DNS 服务器中设置好主机名与多个 IP 地址的对应关系。但灵活性较差,一旦 DNS 服务器设置完成,其负载均衡策略相对固定,很难根据服务器的实时负载情况举行动态调整。
[*]反向署理负载均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可以根据服务器的性能、负载状态等实时信息,动态地调整负载均衡策略,将请求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例如,当某台服务器负载过高时,反向署理服务器可以淘汰对该服务器的请求转发,将请求更多地分配到其他负载较低的服务器上。
故障处置惩罚
[*]DNS 负载均衡:如果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DNS 服务器无法实时感知,仍然可能会将客户端请求分配到故障服务器的 IP 地址上,导致客户端访问失败。固然可以通过设置较短的 DNS 缓存时间来加快故障服务器的切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延长和访问停止风险。
[*]反向署理负载均衡:反向署理服务器可以实时监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当发现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会自动将请求转发到其他正常运行的服务器上,对客户端来说是透明的,可以大概快速地举行故障转移,淘汰对业务的影响。
安全性
[*]DNS 负载均衡:重要面临 DNS 相关的安全威胁,如 DNS 欺骗、缓存投毒等。如果攻击者窜改了 DNS 服务器的剖析结果,可能会将客户端引导到错误的服务器上,导致信息泄漏或其他安全问题。
[*]反向署理负载均衡:可以在反向署理服务器上实行多种安全策略,如防火墙、SSL/TLS 加密、访问控制等,对客户端的请求举行过滤和安全查抄,增强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反向署理服务器隐藏了后端真实服务器的 IP 地址等信息,淘汰了服务器直接袒露在互联网上的风险。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