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Python 与 GitHub,打造个人专属当地化头脑导图工具全流程方案(上)
基于 Python 与 GitHub,打造个人专属当地化头脑导图工具全流程方案(上)https://i-blog.csdnimg.cn/direct/d0059c086fd24a09ad7d949ade5bf87a.png#pic_center
各位博友,自从踏入修真界,就整天想怎样把代码改造成绝世技能。这不又有新思路,准备用 Python 和 GitHub 这两把 “趁手仙器”,从零开始打造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当地化头脑导图工具。
这工具啥特色?轻量到能揣兜里跑(内存占用低),颜值随你心意改(界面可自定义),还能离线玩得转(数据全存当地)。不管你是想理清楚小说剧情线、课堂笔记,还是规划个小项目,它都能支棱起来。咱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框架套路,就靠最基础的 HTML/CSS/JS 和 Python,一步步带你买通 “开发任督二脉”:从拆解开源项目优点,到写代码时的 “挖坑填坑”,再到末了打包成能双击运行的 EXE 文件,每一步都给你掰扯得明明白白。
放心,就算你是刚摸到键盘的 “练气期” 萌新,跟着咱的节奏走,也能亲手造出趁手的 “数据法宝”。走,咱们这就开整!
第一部分:开发思路——融合开源优势,打造个人专属工具
1.1 核心目标:用最小成本实现「高效当地头脑导图」
联合 Blink-Mind 的开源架构(节点管理、连线算法)和 Elixir 的界面美学(简洁线条、柔和配色),去除网络功能,强化 当地化操作 和 易用性,让初学者也能快速上手。
1.2 整合Blink-Mind的核心优势(保留3大核心功能)
[*] 成熟的节点管理体系
[*]直接复用Blink的 节点属性模型(事件、时间、人物、伏笔等),通过Python类封装,支持动态扩展属性(如新增“场景标签”字段)。
[*]继承其 逻辑校验机制(时间格式查抄、人物重复提示),但改为当地内存校验,无需网络哀求。
[*] 智能连线算法
[*]沿用Blink的 人物关联连线逻辑(雷同人物、时间次序主动连线),简化算法实现,去除复杂的布局引擎,仅保留树形布局。
[*]新增 伏笔虚线连线(Elixir风格的细虚线),通过CSS样式轻松实现,无需额外绘图库。
[*] 跨平台文件存储
[*]使用Blink的 JSON/MD文件格式 作为默认存储,新增 本田主动备份 功能(每次保存生成时间戳文件,如node_20240717_1530.json)。
1.3 借鉴Elixir的界面美学(3大计划改造)
[*] 极简色彩体系
[*]主色调采用Elixir的 柔和蓝色(#2196F3) 和 浅灰(#F5F5F5),节点边框透明度从0.6渐变到0.8,选中时高亮为纯色,避免视觉干扰。
[*]暗黑模式:一键切换,配景改为深灰(#333),文字色为浅灰(#E0E0E0),保护视力。
[*] 轻量化布局
[*]左侧功能区固定240px宽度,按钮图标化(如“新建节点”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