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编程路 2014年篇
2014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除了前一篇提到的写作之路正式动身外,尚有一些别的的种子,也是在这一年播撒下去的,且听我逐步道来。那是在1月3日,我收到了当地一家国企的面试邀请,当然前提是我投了简历。为什么这个日期能如此准确呢?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意查了一遍2014年的邮件收件箱,才发现当年还真的做了不少事。
面试确定在1月6日,是个星期一,时间是午后。我坐着直达公交车,大概半个小时左右抵达公司,开始面试。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去的路上,公交车的广播里放的是江美琪的“那年的情书”,非常老的盛行歌曲,不过我还挺喜欢,直到现在它还在我的播放列表里。
整个面试过程还挺顺利的,不久就给了Offer(我忘了有没有二面)。与此同时其实尚有一家公司也给了Offer。我权衡了一下,现在回想起来,大概是我以为自己不想再长途跋涉了,别的就是工作求稳一点,究竟客岁发生的事,让我有点余悸。尚有就是父母一辈的建议,他们在工作上其实不停都是求稳的心态,直到现在也是。于是便选择了这家公司,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不到四年。
先讲本职工作吧,国企嘛,各人懂的都懂。工作内容并不像之前那么饱和,打卡也没那么严酷,中间请个假啥的只要不太过分,一般也不会追究太多。别的,公司还管午饭和晚饭,虽然口味说不上精良,但最少不消有这方面的开支。缺点呢,当然也是有的。就是每周要自发加8个小时的班,其实就是要一个工作态度。哪天加无所谓,工作日晚走一些可以,大概周六日来一天也成。别的就是工资真的不多……
但是,如许的工作强度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到了天堂,之前紧绷的状态终于可以松弛下来。又但是呢,虽然环境发生了变化,人的习惯、状态不可能切换得如此之快。这导致一开始的工作我还是那种很拼的状态。所以,虽然开始定的工资不多,但是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涨薪。详细不记得是在试用期还是转正后的首月,反正是很快就对了。
其时我在研发部,研发部部长是个很nice的人。所以跟着他混,真的很爽,我现在都很感激他。为了让我更快上手现实工作,在春节放假前夕,还推荐给我一本关于密码学的书看,是真的会给我看实体书,不光是说说而已的那种,而且还会过细地告诉我看哪部门。所以春节期间,我确实也有认真看,虽然现在都忘了。
现在想想,其实我现在的一些管理上的做法,也深受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不是呆板复制来的。比如推荐给组员一些学习资料,给“后进生”一些特别关注等等。虽然在后来的工作中,对他有些意见。但是现在看来,越来越明白他,这部门就放到后面再讲吧。
于是就如许舒服地过了半年多,之后我那颗躁动的心终于又开始躁起来了。我以为不停如许下去可不可啊,特别是我看到公司里有些上了年龄的员工,还是简单地骑着上世纪风格的老旧自行车回家。其时的我有些拜金和物质主义,以为不停拿着这点工资可不可。再就是不停这种状态工作,也是很难有结果的。
另一方面呢,我这个人其实特别喜欢搞些文字上的创作。这要追溯到门生时期,甚至要到初中的时候,这里就不展开了,有机会再和各人聊。总之就是会非常故意愿写一些东西,随便写,心里想的啥就写啥,而且写的很快。就像现在这种文章,其实我并不会花太多时间,由于就是想到啥就写出来。刚开始不停都在新浪博客上写,现在工作了,就会产出越来越多的技术类文章。后来我发现这类文章发在新浪博客似乎不太符合,于是就转战到CSDN。
我在CSDN的首篇博文,是在2014年的6月27日下午4:08:18完成的,那天是个星期五,工作日。对,没错,我特意翻出来看了一下时间。博文的标题是“静思 新的起点”,究竟是刚注册的新号,所以发一篇这种标题的文章也屡见不鲜。这篇文章篇幅不大,我全部摘录过来:
终于有个时间能让自己安静一下了。
2014年已颠末半,下周就是7月份了。自从新浪博客转战到CSDN之后就没怎么发过博文,说的实在一点,连博客也很少上了。
发几句怨言的话,现在的人们,心田比较浮躁,能踏实下来阅读博客的人越来越少,更别提写博文了。其实如许的环境也发生在我身上,写代码的时候常常是百度谷歌,然后复制粘贴,能用了就行了,虽然很多时候很想总结一些东西,可就是懒得去写,懒得去弄。工作了也有两年了差不多,能拿出来和别人Share的东西屈指可数。
别的尚有对技术的选择。今天看别人在博客里面说,现在的技术门类很多,当我们看到那一扇扇敞开的技术大门时,我们不知所措;当我们踏进其中的一个的时候,又发现一眼望不到头。而且有一种被技术所束缚的感觉,以为自己的命运会随着某一项大概某几项技术所牵连。一旦这项技术大热,自己也会变得抢手;反之,则会担心自己的将来,悔恨当初的选择。这无疑体现了面对选择的迷茫和对自己能力的不自负,尽管从理论上讲,高级程序语言是有共性的,但还是会有这种担心。
自从年初进了一家比较有年头的国企之后,人就变得更懒了。总想学点什么跟上时代,却总也是浅尝辄止。尽管最近事务繁多,可这也不能成为理由,总之如许的状态真的很不好。
CSDN是我很少涉足的地界,盼望在这里可以或许养成知识总结的好习惯,从现在开始。
PS:结尾一句颇有中“常立志”而非“立长志”的意味,不管如何,这篇文章虽是发在网上,但也是对自我的激励,其中的轻重唯有自己最清楚。
接下来呢?我还真的就开始发文了。我这个人就是如许,决定了就去行动,大多数时候不会瞻前顾后想太多。所以我说其时说要“立长志”,算是没食言吧。
在写博客的时候,得到了不少结果感。谁人时候Android 5.0发布,ToolBar替换ActionBar登场了。我连载了四篇关于ToolBar的使用,一下子,我的博文散布在百度搜索结果的前几页,这几篇文章的欣赏量也跟着上涨,大几千到破万。但其时国内的Android开辟环境,很多App都是照着iOS的版原来,所以关注原生组件的开辟者并不多,再加上新组件刚推出,很多人还不知道,也就不会去搜索。所以这个欣赏量也就停在这个水平,没有爆起来。
这给我一个开导,也奠基了我后来写博客的原则,那就是:尽可能地发网上搜不到的东西,大概尚未在国内盛行起来的新技术入门。所以各人如果看我的博客,不管是哪个平台,其实文章并不多,由于很多时候,放手一搜,答案就有了,我再写一遍有啥意义呢?
除了写作之外,再加上工作本身需要,我开始研究大量的开放平台,比如百度移动联盟、iBotCloud智能云服务、讯飞语音、大众点评、 腾讯开辟平台等等。尚有各种应用市场,比如360、百度、小米等等。日后想开辟什么功能,直接把现成的能力拿来集结果完了,最多是花钱做私有化部署呗(后来的产品需求还真的进行了私有化部署)。
但是,作为一个24岁的年轻人,那会儿也不爱看剧、游戏也就玩那几款,所以可供支配时间就很多,所以我并没止步于上面这些事。
我决定重学C语言,由于Android的NDK开辟是我的软肋。又由于自己不是科班出身,还买了数据布局、算法导论、设计模式之类的经典著作。当然,这些著作到现在也还没看全。
另一方面,我的眼界开始向广度看去,订阅了51CTO、极客学院的邮件期刊,以求在技术上能看到更多。虽然有些看上去很难看懂,但其中的某些内容还是可以吸收的。除了专注技术外,我还订阅了像南方周末、知乎每周精选的邮件期刊,也是为了扩展眼界。
其时还闹了个笑话,我错误地订阅了OpenHW开源硬件社区的邮件期刊。嗯,是“硬件社区”。这个社区其时还挺活跃,于是我很快就发现订阅错了,但是不知为何没退订。反正我看邮箱,直到2014年年底,这个社区的邮件还在我的收件箱里出现过。
尚有就是开始使用Github。究竟之前都在用SVN,Git是从未涉足过的范畴。当初注册这个,大概就是为了了解一下Git的用法吧。
由于有了自己的小小积贮,开始投资爱好,比如买正版CD来听。不得不说,其时听正版CD和盗版MP3还真听不出啥差别,直到后来有了音响之后,才发现真的是一耳朵的区别。
别的就是看各种纪录片,嗯,对,是纪录片。我就喜欢看这种纪实的东西,真实的记载,而非杜撰。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开始使用印象条记,把自己琐屑的想法,大概在网上看到有价值的东西记载下来。究竟我的脑筋不好,真的很容易忘事。所以如果有机会我们打交道,我忘了什么事,肯定要提醒我,不要有任何顾虑,我基本上都会以为是自身的原因。
哦,对了。有了一点点积贮之后,终于注册了Steam,开始在上面购买正版游戏,不再玩盗版了。不过购买的,还是那几款游戏吧,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其实就是“补个票”。
如许的韶光对我来说真的很充实,虽然工资和现在的收入没法比,但这种充实也是和现在没法比的。
于是,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变,我拿下了公司的年度先辈员工奖。
于是,2014年的年底虽然也是个冬天,但是我的心里却很暖和,很有动力。不瞒各人说,眼里看到的景致甚至都不是原来的景致了。虽然每天上放工的路都是一样的,但总能注意到路上的变化,路过的风景之美。
于是,我明白了。激发一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远比靠使命目标、制度管理更加有用。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个人。
就如许,优美的2014结束了。不过,这还只是个起点。接下来的2015、2016、……一路狂飙。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