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焉用牛刀 发表于 2024-11-6 21:37:05

第三十五讲:为什么临时表可以重名?

第三十五讲:为什么临时表可以重名?

简概:

https://images.cnblogs.com/cnblogs_com/blogs/827070/galleries/2419425/o_241106103629_QQ_1730889383560.png
还是引用

​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在优化 join 查询的时候使用到了临时表。当时,我们是这么用的: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emp_t like t1;
alter table temp_t add index(b);
insert into temp_t select * from t2 where b>=1 and b<=2000;
select * from t1 join temp_t on (t1.b=temp_t.b);​        这时候,由于查询条件里面没有效到分区字段 f,只能到全部的分区中去查找满足条件的全部行,然后统一做 order by 的操作。
​        这种情况下,有两种比较常用的思路。

[*]第一种思路是,在 proxy 层的进程代码中实现排序。这种方式的上风是处置惩罚速度快,拿到分库的数据以后,直接在内存中参与计算。不外,这个方案的缺点也比较显着:需要的开辟工作量比较大。我们举例的这条语句还算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涉及到复杂的操作,比如 group by,甚至 join 这样的操作,对中间层的开辟能力要求比较高;对 proxy 端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很容易出现内存不敷用和 CPU 瓶颈的问题。
[*]另一种思路就是,把各个分库拿到的数据,汇总到一个 MySQL 实例的一个表中,然后在这个汇总实例上做逻辑操作。比如上面这条语句,实行流程可以类似这样:在汇总库上创建一个临时表 temp_ht,表里包罗三个字段 v、k、t_modified;在各个分库上实行
select v from ht where f=N;​        把分库实行的效果插入到 temp_ht 表中;
​        实行
select v from ht where k >= M order by t_modified desc limit 100;​        得到效果。
​        这个过程对应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f5/0d/f5ebe0f5af37deeb4d0b63d6fb11fc0d.jpg?wh=1142*880   
          图 3 跨库查询流程示意图        ​        在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每个分库的计算量都不饱和,所以会直接把临时表 temp_ht 放到 32 个分库中的某一个上。这时的查询逻辑与图 3 类似,你可以自己再思考一下具体的流程。为什么临时表可以重名?你可能会问,不同线程可以创建同名的临时表,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        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行
select v,k,t_modified from ht_x where k >= M order by t_modified desc limit 100;​        这个语句的时候,MySQL 要给这个 InnoDB 表创建一个 frm 文件生存表结构界说,还要有地方生存表数据。
​        这个 frm 文件放在临时文件目录下,文件名的后缀是.frm,前缀是“#sql{进程 id}{线程 id} 序列号”。你可以使用 select @@tmpdir 命令,来表实际例的临时文件目录。
​        而关于表中数据的存放方式,在不同的 MySQL 版本中有着不同的处置惩罚方式:
在 5.6 以及之前的版本里,MySQL 会在临时文件目录下创建一个相同前缀、以.ibd 为后缀的文件,用来存放数据文件;
而从 5.7 版本开始,MySQL 引入了一个临时文件表空间,专门用来存放临时文件的数据。因此,我们就不需要再创建 ibd 文件了。
​        从文件名的前缀规则,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创建一个叫作 t1 的 InnoDB 临时表,MySQL 在存储上认为我们创建的表名跟普通表 t1 是不同的,因此同一个库下面已经有普通表 t1 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再创建一个临时表 t1 的。为了便于背面讨论,我先来举一个例子。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22/1b/22078eab5c7688c9fbfd6185555bd91b.png?wh=930*261   
          图 4 临时表的表名        ​        这个进程的进程号是 1234,session A 的线程 id 是 4,session B 的线程 id 是 5。所以你看到了,session A 和 session B 创建的临时表,在磁盘上的文件不会重名。
​        MySQL 维护数据表,除了物理上要有文件外,内存里面也有一套机制区别不同的表,每个表都对应一个 table_def_key。

[*]一个普通表的 table_def_key 的值是由“库名 + 表名”得到的,所以如果你要在同一个库下创建两个同名的普通表,创建第二个表的过程中就会发现 table_def_key 已经存在了。
[*]而对于临时表,table_def_key 在“库名 + 表名”基础上,又加入了“server_id+thread_id”。
​        也就是说,session A 和 sessionB 创建的两个临时表 t1,它们的 table_def_key 不同,磁盘文件名也不同,因此可以并存。
​        在实现上,每个线程都维护了自己的临时表链表。这样每次 session 内操作表的时候,先遍历链表,查抄是否有这个名字的临时表,如果有就优先操作临时表,如果没有再操作普通表;
​        在 session 结束的时候,对链表里的每个临时表,实行 “DROP TEMPORARY TABLE + 表名”操作。这时候你会发现,binlog 中也纪录了 DROP TEMPORARY TABLE 这条命令。
​        你一定会觉得奇怪,临时表只在线程内自己可以访问,为什么需要写到 binlog 里面?这,就需要说到主备复制了。临时表和主备复制既然写 binlog,就意味着备库需要。
​        你可以假想一下,在主库上实行下面这个语句序列:
select v from temp_ht order by t_modified desc limit 100; ​        如果关于临时表的操作都不纪录,那么在备库就只有 create table t_normal 表和 insert into t_normal select * from temp_t 这两个语句的 binlog 日记,备库在实行到 insert into t_normal 的时候,就会报错“表 temp_t 不存在”。
​        你可能会说,如果把 binlog 设置为 row 格式就好了吧?因为 binlog 是 row 格式时,在纪录 insert into t_normal 的 binlog 时,纪录的是这个操作的数据,即:write_row event 里面纪录的逻辑是“插入一行数据(1,1)”。
​        确实是这样。如果当前的 binlog_format=row,那么跟临时表有关的语句,就不会纪录到 binlog 里。也就是说,只在 binlog_format=statment/mixed 的时候,binlog 中才会纪录临时表的操作。
binlog_format=row,那么跟临时表有关的语句,就不会纪录到 binlog 里,这点强调
​        这种情况下,创建临时表的语句会传到备库实行,因此备库的同步线程就会创建这个临时表。主库在线程退出的时候,会自动删除临时表,但是备库同步线程是持续在运行的。所以,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在主库上再写一个 DROP TEMPORARY TABLE 传给备库实行。
​        之前有人问过我一个风趣的问题:MySQL 在纪录 binlog 的时候,岂论是 create table 还是 alter table 语句,都是原样纪录,甚至于连空格都不变。但是如果实行 drop table t_normal,体系纪录 binlog 就会写成: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emp_t(id int primary key)engine=innodb;​        也就是改成了标准的格式。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现在你知道原因了,那就是:drop table 命令是可以一次删除多个表的。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设置 binlog_format=row,如果主库上实行 "drop table t_normal, temp_t"这个命令,那么 binlog 中就只能纪录: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emp_t(id int primary key)engine=innodb;​        因为备库上并没有表 temp_t,将这个命令重写后再传到备库实行,才不会导致备库同步线程克制。所以,drop table 命令纪录 binlog 的时候,就必须对语句做改写。“/* generated by server */”阐明了这是一个被服务端改写过的命令。说到主备复制,还有别的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主库上不同的线程创建同名的临时表是没关系的,但是传到备库实行是怎么处置惩罚的呢?
​        现在,我给你举个例子,下面的序列中实例 S 是 M 的备库。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74/ba/74e789024f10bcde515f21c0368847ba.png?wh=935*293   
          图 5 主备关系中的临时表操作        ​        主库 M 上的两个 session 创建了同名的临时表 t1,这两个 create temporary table t1 语句都会被传到备库 S 上。但是,备库的应用日记线程是共用的,也就是说要在应用线程里面先后实行这个 create 语句两次。(即使开了多线程复制,也可能被分配到从库的同一个 worker 中实行)。
​        那么,这会不会导致同步线程报错 ?显然是不会的,否则临时表就是一个 bug 了。
​        也就是说,备库线程在实行的时候,要把这两个 t1 表当做两个不同的临时表来处置惩罚。这,又是怎么实现的呢?MySQL 在纪录 binlog 的时候,会把主库实行这个语句的线程 id 写到 binlog 中。这样,在备库的应用线程就可以或许知道实行每个语句的主库线程 id,并使用这个线程 id 来构造临时表的 table_def_key:

[*]session A 的临时表 t1,在备库的 table_def_key 就是:库名 +t1+“M 的 serverid”+“session A 的 thread_id”;
[*]session B 的临时表 t1,在备库的 table_def_key 就是 :库名 +t1+“M 的 serverid”+“session B 的 thread_id”。
​        由于 table_def_key 不同,所以这两个表在备库的应用线程里面是不会冲突的。
小结

​        今天这篇文章,我和你介绍了临时表的用法和特性。在实际应用中,临时表一般用于处置惩罚比较复杂的计算逻辑。由于临时表是每个线程自己可见的,所以不需要考虑多个线程实行同一个处置惩罚逻辑时,临时表的重名问题。在线程退出的时候,临时表也能自动删除,省去了收尾和异常处置惩罚的工作。
​        在 binlog_format='row’的时候,临时表的操作不纪录到 binlog 中,也省去了不少麻烦,这也可以成为你选择 binlog_format 时的一个考虑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上面说到的这种临时表,是用户自己创建的 ,也可以称为用户临时表。与它相对应的,就是内部临时表,在第 17 篇文章中我已经和你介绍过。
问答

​        末了,我给你留下一个思考题吧。下面的语句序列是创建一个临时表,并将其改名:
    https://static001.geekbang.org/resource/image/33/f9/333ad95b2ce16de1931fe347128caff9.png?wh=1087*214   
          图 6 关于临时表改名的思考题        ​        可以看到,我们可以使用 alter table 语法修改临时表的表名,而不能使用 rename 语法。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答案

​        在实现上,实行 rename table 语句的时候,要求按照“库名 / 表名.frm”的规则去磁盘找文件,但是临时表在磁盘上的 frm 文件是放在 tmpdir 目录下的,并且文件名的规则是“#sql{进程 id}{线程 id} 序列号.frm”,因此会报“找不到文件名”的错误。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三十五讲:为什么临时表可以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