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评测·应用市场-qidao123.com

标题: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第18章-安全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05-网络安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给    时间: 2025-1-18 15:51
标题: 《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2版)》第18章-安全架构设计理论与实践-05-网络安
1. OSI的安全体系架构概述

1.1 OSI 概述


1.2 GB/T 9387.2—1995



1.3 OSI 安全架构


   以下介绍三种防御方式:
  1.3.1 多点技术防御

   防御的核心区域如下:
  
1.3.2 分层技术防御

多个层次上摆设差异机制的防护本领,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掩护
1.3.3 支撑性基础办法


   提供一种通用的团结处理方式,以便安全地创建、分发和管理公钥证书和传统的对称密钥,使它们能够为网络、边界和计算环境提供安全服务
  
   按着以上五种安全服务,分别介绍其框架
  2. 认证框架

2.1 鉴别


   教材原文,鉴别的目的: 防止其他实体占用和独立使用被鉴别实体的身份
  
2.2 鉴别信息


   上图,AI指鉴别信息,不是人工智能。这SB缩写除了教材,也没谁了
  2.3 鉴别服务的步骤

   说真话,这段我看的不是很明白,应该说的是第三方验证的步骤。
  
   界说申请鉴别信息和验证鉴别信息
  
   实体或管理者申请鉴别信息和验证鉴别信息变更(如修改口令)
  
   为了验证交换鉴别信息,把验证鉴别信息分发到各实体(如申请者或验证者)
  
   
  
   在申请者与验证者之间传送交换鉴别信息
  
   用验证鉴别信息查对交换鉴别信息
  
   将建立一种状态,使得以前能被鉴别的实体临时不能被鉴别
  
   使在停活阶段建立的状态将被停止
  
   实体从实体集合中被拆除
  3. 访问控制框架

3.1 访问控制功能示意图



3.2 访问控制的过程


4. 机密性框架

4.1 机密性


   从一个环境移到另一个环境的数据的连续掩护一定涉及交叠掩护环境
  4.2 机密性机制


5. 完整性框架

5.1 完整性框架


5.2 完整性服务分类方式


5.3 完整性机制的类型


6. 抗诡辩框架

6.1 概述


6.2 抗诡辩的步骤


1)证据天生


2)证据传输、存储及规复

在这个阶段,证据在实体间传输或从存储器取出来或传到存储器。
3)证据验证


   此处教材文字和图片不符:图中哀求验证的是“证据天生哀求者”而非“证据使用者”。根据上下文,二者应该是差异阶段的同一实体。
  
4)解决纠纷

仲裁者有解决双方纠纷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欢迎光临 IT评测·应用市场-qidao123.com (https://dis.qidao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