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B企服应用市场:ToB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标题: 云计算到云原生,从概念到真正落地! [打印本页]

作者: 怀念夏天    时间: 2024-8-30 09:55
标题: 云计算到云原生,从概念到真正落地!
云计算最近几年已经火得不可,云原生(Cloud Native)这个概念又来了,如果上云不“原生”,那就等于白上云。究竟什么是云原生?云原生有何优势?怎么从“不原生”一步一步做到云原生?本文将给出切实可行的云原生落地指南。
我们先从云计算提及。在云计算普及之前,一个应用想要发布到互联网,就需要企业本身先买几台服务器,找一个IDC机房,租几个机架,把服务器放进去。接下来就是装Linux系统,摆设应用。我们就假定用Java写了Web应用,怎么摆设上去呢?先配置Tomcat服务器,在把编译好的war包上传到服务器,有用FTP的,安全意识高一点的会选SCP,然后配置Nginx、MySQL这些服务,末了一通调试,把应用跑起来,就算齐活。
这种物理机配合自搭网络情况、自搭Linux、自配情况的方式,有许多缺点,但最主要的问题有这么几个:
扩容和维护难,因为是物理机,需要先采购后跑机房,遇到双十一业务量猛增是来不及扩容的,用行话讲就是计算资源缺乏弹性;
安全性太差,熟悉Linux的运维工程师本来就少,精通SELinux的更是凤毛麟角,而且,系统安全性仅仅是一个方面,应用摆设的权限、流程造成的安全漏洞更大;
摆设流程不规范,开辟、测试和运维脱节,缺少主动化测试和摆设,无法快速迭代业务。
办理方案是上云。上云不能办理所有问题,但部分办理了前两个问题:
云服务商提供的是虚拟机,比起物理机,虚拟机的创建、维护、销毁比物理机简单了太多,且随时可以扩容,很大水平上办理了“弹性计算”的问题,至于弹性水平有多大,还得看应用的架构和设计水平;
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相比,云服务商在网络和服务器安全方面要强若干个数目级。只要选择符合的官方镜像,配合防火墙规则,系统级别的安全问题大大减少,可以将重点放到应用本身的安全性上。
但是如果仅仅满意上云,把物理机换成虚拟机,把物理网换成虚拟专用网(VPC),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是计算资源和网络资源层面的简化。应用方面,如果延续旧的一套开辟、测试、摆设流程,做不到快速迭代。
要做到快速迭代,灵敏开辟,就需要DevOps,即开辟运维由一个团队负责,开辟阶段,就要把摆设、运维的工作考虑进去,而不是发布一个war包大概jar包后扔给运维不管了。
重开辟、轻摆设,直接结果就是缺少主动化发布流程。想要把摆设规范化,就需要团体考虑一系列问题。
还是以Java应用为例,如果是手动摆设,那么就上传war包到服务器,覆盖原有的版本,重启Tomcat,再测试。如果发现有严肃问题要回滚怎么办?把老版本再传一遍,然后重启Tomcat。
手动摆设,每次摆设都是一次存亡考验,以是最好不要安排在半夜,以免手抖敲错了下令,本来中断10分钟的服务,变成了灾备规复,中断3天。
轻微靠谱一点的是写脚本摆设,但各家写出来的脚本都有各家特色,不通用,不易维护,以是更好的方式是用成熟的摆设方案,好比Ansible,把脚本尺度化,好比做成蓝绿发布,把服务器分组,好比A、B两组,先把流量切到B组,升级A组服务器,有问题就回滚,没问题了,再把流量切到A组,升级B组服务器,末了,规复正常流量,整个摆设完成。
但是回滚这个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做过开辟的同砚都知道,升级新版本,一般要加配置,改配置,如果回滚到旧版本,忘了把配置改回去,那旧版本可能也不能正常工作。
上云,除了物理变虚拟,简化运维外,最重要的特点——弹性计算,一定要充分使用。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如果我们分析大多数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可以看到,一个应用,通常用到的资源如下:
存储资源,通常对应着一个或多个数据库,例如MySQL、Oracle、PostgreSQL等;
计算资源,以Java应用为例,就是一个或多个Web应用,跑在Tomcat,大概通过SpringBoot自带嵌入式服务器;
网关,通常是Nginx之类的服务器,对外作为同一的服务入口,对内提供反向署理;
其他支撑业务的组件,例如,为提拔应用性能接纳的Redis集群作为缓存,应用内部各组件通讯使用的消息系统如Kafka等,以及随着业务不断扩大增加的ES集群、日记分析和处理的集群等。
上云后,云服务商通常都提供托管的数据库,以及大规模存储系统(S3),可办理存储资源问题。通过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平衡(Load Balancer),也无需自行摆设Nginx等网关,免去了运维的问题。各种尺度的业务组件如Redis、Kafka等,均可直接租用云服务商提供的资源。
我们重点讨论计算资源,也就是云上的虚拟机资源。对于应用来说,可以设计成有状态和无状态两种。一个应用在一台虚拟机内跑着,如果有本地文件的修改,它就是有状态的。有状态的应用既不利于扩展,也不利于摆设。反过来,如果一个应用在运行期数据总是存在数据库大概缓存集群,本地文件无任何修改,它就是无状态的。
无状态的应用对应的虚拟机现实上就是稳定的计算资源。这里的“稳定”非常重要,它是指,一台虚拟机通过一个固定的镜像(预先内置好必要的支持情况,如JRE等)启动后,摆设一个应用(对应一个war包大概jar包),该虚拟机状态就不再变化了,直接运行到销毁。
有的同砚会问:如果给这台虚拟机重新摆设一个新的应用版本,它的状态不就发生了变化?
确实云云。为了确保虚拟机的稳定性,一旦启动后摆设了某个版本,就不允许再重新摆设。这样一来,对虚拟机这种计算资源来说,就具有了稳定性。稳定性意味着某个虚拟机上的应用版本是确定的,与之打包的配置文件是确定的,不存在本日是版本1,明天变成版本2,后天回滚到版本1的情况。
计算资源稳定,能确保启动一台虚拟机,对应发布的应用版本和配置是确定的且稳定的,对于运维、排错非常重要。
那么如何在保持计算资源稳定的前提下发布新版本?
我们以AWS的CodeDeploy服务为例,假设一组正在运行的某应用v1集群包含3台虚拟机。
现在,我们要把应用从v1升级到v2,绝不能直接把现有的3台虚拟机的应用直接升级,而是由CodeDeploy服务启动3台新的千篇一律的虚拟机,只是摆设的应用是v2。现在,一共有6台虚拟机,此中3台运行v1版本,别的3台运行v2版本,但现在负载平衡控制的网络流量仍然导向v1集群,用户感受不到任何变化。
v2集群摆设成功后,做一些主动化冒烟测试和内网测试,如果有问题,直接销毁,相当于本次摆设失败,但无需回滚。如果没有问题,通过负载平衡把流量从v1集群切到v2,用户可无感知地直接访问v2版本。
稳定一段时间(例如15分钟)后,销毁v1集群。至此,整个升级完成。
上述的蓝绿摆设就是CodeDeploy的一种尺度摆设流程。CodeDeploy也支持灰度发布,实用于更大规模的应用。
把计算资源不可变应用到摆设上,现实上是充分使用了弹性计算这个优势,短时间创建和销毁虚拟机,只有上云才能做到,并且针对云计算,把摆设流程变得更加简单可靠,天天发几个版本乃至几十、几百个版本都变得可能,DevOps能落地,有点“云原生”的味道了。
说到AWS的CodeDeploy,最早我使用AWS时,对于它的计费接纳Reserved Instance预付模子感到很不理解,租用一台虚拟机,按国内阿里云、腾讯云包年包月预付享折扣不是更直观吗?如果仅仅把上云变成租用虚拟机,那就完全丧失了弹性计算的优势,相当于租用了一台虚拟机在里面本身折腾。AWS的Reserved Instance计费并不绑定某一台虚拟机,而是一种规格的虚拟机。我们还是举例阐明,如果我们有1台2v4G规格的虚拟机,并购买了1年的Reserved Instance,那么,我随时可以销毁这台虚拟机,并重新创建一台同样规格的新的虚拟机,Reserved Instance计费会主动匹配到新的虚拟机上,这样才能实现计算资源稳定,频仍实施蓝绿摆设,真正把摆设变成一种云服务。最近阿里云终于推出了节省筹划的付费模式,有点真正的云计算的付费味道了,但是腾讯云、华为云还停留在包年包月和按量付费这两种原始租赁模子。
讲了这么多主动化摆设,现实上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如何充分使用云的弹性计算资源。从充分使用云的弹性资源为出发点,设计一整套开辟、摆设、测试的流程,就是云原生。弹性资源使用得越充分,云原生的“浓度”就越高,就越轻易实施小步快跑的快速迭代。
那么虚拟机是不是弹性最好的计算资源呢?从应用的角度看,显然容器是一种比虚拟机更具弹性,更加抽象,也更轻易摆设的计算资源。
容器和虚拟机相比,它现实上是一种资源隔离的进程,运行在容器中的应用比独占一个虚拟机消耗的资源更少,启动速度更快。此外,容器的镜像包含了完备的运行时情况,摆设的时候,无需考虑任何额外的组件,比其他任何摆设方式都简单。使用容器,开辟摆设流程就变成了开辟,生成镜像,推送至Docker Hub或云服务商提供的Registry,直接启动容器,整个过程大大简化。
使用容器比使用CodeDeploy摆设还要更加简单,因为CodeDeploy需要在虚拟机镜像中预置Agent,由于没有同一的发布尺度,还需要配置CodeDeploy,告诉它去哪拉取最新版本,这又涉及到一系列权限配置。而容器作为尺度的摆设方案,连发布系统都以Registry对各个镜像版本进行了有效管理,以是摆设非常简单。
容器作为一种弹性计算资源,也应遵照计算稳定性,即不要给容器挂载可变的存储卷。一组稳定的容器集群才能更轻易地升级。容器的运行方式本身就遵照了稳定性原则,因为通过一个镜像启动一个容器,在运行过程中,是不可能换一个镜像的。容器本身也强烈不建议应用写入数据到文件系统,因为重启后这些修改将全部丢失。
容器的启动和销毁非常轻易,不外,容器的管理却并不简单。容器的管理涉及到创建、调理、弹性扩容、负载平衡、故障检测等等,Kubernetes作为事实上的容器编排尺度平台,已经成为各个云服务商的标配。
如果要直接使用K8s,在云情况中首先要有一组虚拟机资源作为底层资源,然后搭建K8s情况,定义好容器编排并启动容器。云服务商几乎都提供托管的K8s服务,但直接受理K8s仍然需要非常熟悉K8s的工程师。
还有一种更简单的使用容器的方式,即完全将底层虚拟机和K8s托管给云服务商,企业客户只需关心如何摆设容器,底层的K8s和虚拟机对企业不可见大概无需关心。AWS的Elastic Container和阿里云的弹性容器均为此类服务。对于中小规模的应用来说,计算资源直接使用容器,再配合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平衡,托管的数据库、消息系统、日记系统等组件服务,应该是目前最“云原生”的一种方案。
末了,我们总结一下云原生的特点:
所谓云原生,就是在上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计算、弹性存储的优势,尽量把应用设计成得当云计算的架构,把摆设设计成简单易用的流程,这样才能实现业务快速上线,快速迭代。
云原生是一个大方向,在上云的过程中,逐步改造应用架构和摆设流程,从手动往主动转,逐步增加计算资源的弹性,就能把云原生一步步落地。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欢迎光临 ToB企服应用市场:ToB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https://dis.qidao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