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评测·应用市场-qidao123.com

标题: 天下计算机等级测验三级信息安全技术概念 [打印本页]

作者: 麻花痒    时间: 2024-9-29 15:47
标题: 天下计算机等级测验三级信息安全技术概念
一、信息安全保障概述

1. 信息安全保障的内在和意义

信息安全保障是指在信息体系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信息体系的风险分析,订定并实行相应的安全保障计谋,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体系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低落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水平,从而保障体系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

信息安全保障的意义在于,在日益成为国家经济运行支柱的数字化、网络化情况中,信息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体制与秩序安全、金融与货币安全、财产与市场安全、战略物资与能源安全、对外商业与投资安全等多个方面。假如没有信息安全,这些关键领域将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社会各阶层的和睦共处、创建效率与公平分身的社会发展机制,以及控制犯罪、贫穷、腐败等悲观现象。别的,信息安全照旧信息社会之底子的信息网络、信息财产、信息底子结构和信息经济健康发展的须要条件。

2. 信息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和根本实践方法

总体思路

信息安全保障的总体思路是基于风险管理和连续改进的原则,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根本实践方法

为了有效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步伐,以下是根本的实践方法:


通过这些总体思路和根本实践方法,组织和个人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本领,减少信息泄露和安全事件的风险。信息安全不仅是技术标题,更是组织文化和管理的紧张组成部门,须要全员到场和连续改进。

二、信息安全底子技术与原理

1. 暗码技术

暗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焦点,主要包括对称暗码、非对称暗码、哈希函数和数字签名等方面。

(1)对称暗码与非对称暗码

对称暗码(也称为单密钥暗码或传统暗码体制)使用雷同的密钥对消息举行加密息争密。这种暗码体制的优点是加解密处置处罚速度快,恰当处置处罚大量数据。然而,其缺点是密钥管理和分发复杂,且不能提供抗狡辩服务。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DES、AES、IDEA等。

非对称暗码(也称为双钥暗码或公钥暗码体制)则使用一对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用于加密消息,私钥用于解密。这种暗码体制的优点是易于实现数字签名,且降服了对称暗码在密钥分配上的困难。但其缺点是加解密效率较低。主流的非对称暗码算法包括RSA、ElGamal、椭圆曲线暗码(ECC)等。

(2)哈希函数

哈希函数是一种将恣意长度的输入通过特定算法变更为固定长度输出的函数。它具有压缩性、易计算性、单向性、抗碰撞性和高灵敏性等特点。哈希函数广泛应用于消息认证、数字签名等领域。范例的哈希函数包括MD5、SHA等。此中,SHA系列算法(如SHA-1、SHA-256等)比MD5更安全,但速度相对较慢。

(3)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一种基于公钥暗码体制的技术,用于实现消息的不可狡辩性。数字签名通常包罗签名和验证签名两个过程。签名者使用自己的私钥对消息举行签名,接收者使用签名者的公钥举行验证。假如验证乐成,则表明消息确实来自签名者且未被窜改。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4)密钥管理

密钥管理是暗码技术中的紧张环节,涉及密钥的生成、分配、使用和烧毁等过程。有效的密钥管理可以确保密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信息体系的团体安全。密钥管理的主要使命包括密钥的替换与更新、撤销和烧毁等。别的,还须要思量密钥信息的互换方式,如人工密钥分发、基于中心的密钥分发和基于认证的密钥分发等。

2. 认证技术

认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紧张组成部门,用于验证明体身份和消息的真实性。

(1)消息认证

消息认证是验证接收到的消息是否真实的技术。它确保消息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未被窜改、重放或延迟。消息认证通常通过消息认证码(MAC)或哈希函数等机制实现。在消息认证过程中,发送方将消息与某种形式的密钥团结生成认证码,并将其与消息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使用雷同的密钥和消息生成认证码,并与接收到的认证码举行比较以验证消息的真实性。

(2)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是暗码通讯中举行身份辨认和身份验证的技术。它用于确认访问者是谁以及声称的访问者是否真实。身份认证的根本本领包括静态暗码方式(不安全)、动态口令认证(如短信暗码、口令牌)、USB Key认证(挑衅/应答模式和基于PKI体系的认证模式)以及生物辨认技术等。这些本领可以有效地防止欺骗和伪造身份的行为发生。

3. 访问控制技术

(1)访问控制模型

访问控制模型是用于规定如何作出访问决定的模型,涵盖了对象、主体和操纵,通过对访问者的控制达到保护紧张资源的目标。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包括一组由操纵规则界说的根本操纵状态,此中范例的状态包罗一组主体(S)、一组对象(O)以及一组访问权(A[S,O]),包括读、写、实行和拥有等权限。主要的访问控制模型有以下几种:


(2)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技术是指防止对任何资源举行未授权的访问,从而使计算机体系在正当的范围内使用的技术。它主要通过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界说组来限定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定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原理包括:


访问控制技术的要素通常包括主体(提出访问资源详细哀求的操纵发起者)、客体(被访问资源的实体)和控制计谋(主体对客体的相关访问规则聚集)。在实践中,访问控制技术常与认证、授权和安全审计等技术团结使用,以提供更加全面的安全保护。

4. 审计和监控技术

(1)审计和监控底子

审计和监控是与网络管理直接挂钩的技术,它们通过对网络通讯过程中可疑、有害信息或行为举行记录,为过后处置处罚提供依据,从而进步网络团体安全性。审计和监控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对计算机网络情况下的有关活动或行为举行体系的、独立的检查验证,并做出相应评价与审计。

(2)审计和监控技术

审计和监控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审计和监控技术是信息安全领域的紧张组成部门,它们为信息体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实践中,应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合适的审计和监控技术,并订定相应的安全计谋和操纵流程。

三、体系安全

1. 操纵体系安全

(1)操纵体系安全底子

操纵体系安全是计算机安全的紧张组成部门,它关注于保护操纵体系免受未授权访问、恶意软件攻击、数据泄露等威胁。操纵体系安全的底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操纵体系安全实践

在现实操纵中,确保操纵体系安全须要采取一系列实践步伐,包括但不限于:


2. 数据库安全

(1)数据库安全底子

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免受未授权访问、泄露、窜改或粉碎的过程。数据库安全的底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数据库安全实践

在现实操纵中,确保数据库安全须要采取一系列实践步伐,包括但不限于:


综上所述,操纵体系安全和数据库安全是体系安全的紧张组成部门。通过采取一系列底子步伐和实践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护操纵体系和数据库免受安全威胁的侵害。

四、网络安全

1. 网络安全底子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体系的硬件、软件及其体系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大概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粉碎、更改、泄露,体系可以一连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被中断。它涵盖了多个层面,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体系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等。网络安全的底子包括理解网络架构、协议、操纵体系、应用步伐以及数据存储等方面的根本原理和安全性要求。

2. 网络安全威胁技术

网络安全威胁技术是指那些大概被用于粉碎、干扰或未经授权访问网络体系的技术。这些威胁包括但不限于:


3.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为了应对上述网络安全威胁,须要接纳多种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技术:

(1)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部署在网络边界上的安全设备或软件,用于控制进出网络的数据流,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流量。防火墙可以根据预界说的规则集来允许或拒绝特定的网络流量。它通常部署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如企业网和互联网之间,以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免受外部威胁。

(2)入侵检测体系与入侵防御体系


(3)PKI(公钥底子设施)

PKI是一种使用公钥加密技术为网络通讯提供安全性的底子设施。它通过数字证书来管理公钥和私钥的生成、分发、撤销和验证等过程。PKI可以用于实现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完整性验证等安全功能,是构建安全网关情况的紧张组成部门。

(4)VPN(虚拟专用网络)

VPN是一种在公共网络上创建加密通道的技术,允许长途用户或分支机构安全地访问企业网络资源。VPN通过加密技术保护传输的数据不被窃听或窜改,同时提供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气访问网络资源。

(5)网络安全协议

网络安全协议是保障网络通讯安全的一系列规则和尺度的聚集。它们界说了通讯双方如何安全地互换信息,包括数据的加密、解密、验证和完整性保护等方面。常见的网络安全协议包括SSL/TLS(用于Web通讯的加密协议)、IPsec(用于IP网络的安全协议)和SSH(用于长途登录的安全协议)等。这些协议通过提供加密、认证和完整性保护等机制,确保网络通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应用安全

1. 软件漏洞概念与原理

概念:软件漏洞是指软件体系中的缺陷或弱点,这些缺陷大概被攻击者使用来实行未授权的操纵,如访问受限数据、粉碎体系完整性或拒绝服务。

原理:漏洞通常源于编程错误、设计不当或配置错误,它们为攻击者提供了绕过正常安全控制机制的时机。理解漏洞的成因是防备、检测和修复漏洞的底子。

2. 软件安全开发

概述:软件安全开发是一种将安全思量融入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的实践,旨在从源头上减少软件漏洞的产生。

关键实践:包括安全需求分析、安全设计、安全编码、代码审查、安全测试以及安全培训等。这些实践有助于确保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就具备较高的安全性。

3. 软件安全检测

目标:软件安全检测的目标是发现和评估软件中的安全漏洞,以便实时修复并防止被恶意使用。

方法:包括静态代码分析、动态应用安全测试(DAST)、交互式应用安全测试(IAST)、软件组成分析(SCA)以及渗透测试等。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进步检测效率和精确性。

4. 软件安全保护

紧张性:软件安全保护是防止软件被非法复制、窜改或滥用的关键步伐,对于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维护用户数据安全具有紧张意义。

步伐:包括软件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保护以及定期的安全更新和维护等。这些步伐可以确保软件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低落被攻击的风险。

5. 恶意步伐

界说:恶意步伐是指具有恶意意图、未经用户允许而实行有害操纵的软件。它们大概粉碎体系、窃取数据、传播病毒或实行其他恶意活动。

范例:常见的恶意步伐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打单软件、广告软件、特工软件等。

防御:为了防御恶意步伐,用户应安装并定期更新防病毒软件,不随意点击泉源不明的链接或下载未知泉源的文件,保持操纵体系和应用步伐的更新,以及接纳强暗码和多重身份验证等步伐。

6. Web 应用体系安全

概述:Web 应用体系安全是指保护Web服务器、Web应用步伐及其传输数据免受攻击的一系列步伐。

威胁:Web 应用体系面临的威胁包括SQL注入、跨站脚本(XSS)、跨站哀求伪造(CSRF)、文件包罗漏洞、未授权访问等。

防护步伐:为了保障Web 应用体系的安全,应采取输入验证、输出编码、会话管理、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配置以及定期的安全审计和漏洞扫描等步伐。别的,使用HTTPS协议来加密Web通讯,以及实施内容安全计谋(CSP)来减少XSS攻击的风险也黑白常紧张的。

六、信息安全管理

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界说与概述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ISMS)是组织在团体或特定范围内创建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是直接管理活动的结果,表示成方针、原则、目标、方法、过程、核查表等要素的聚集。ISMS是1998年前后从英国发展起来的信息安全领域中的一个新概念,是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MS)头脑和方法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

发展背景

ISMS迅速被全球接受和承认,成为世界各国、各种范例、各种规模的组织办理信息安全标题标一个有效方法。ISMS认证成为组织向社会及其相关方证明其信息安全水平和本领的一种有效途径。

创建依据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按照ISO/IEC 27001尺度《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要求举行创建的。ISO/IEC 27001尺度是由BS7799-2尺度发展而来,尺度要求组织通过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范围、订定信息安全方针、明确管理职责、以风险评估为底子选择控制目标与控制方式等活动创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焦点要素


2.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界说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对信息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威胁和漏洞举行辨认、评估和量化,以确定安全风险的巨细和潜在影响的过程。

评估方法


评估过程

3. 信息安全管理步伐

底子管理步伐


技术防护步伐


员工安全意识培训


访问控制与审计


灾难规复与备份


综上所述,信息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体系,涉及管理体系的创建、风险评估的开展以及详细管理步伐的实施等多个方面。通过构建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举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步伐,可以显着进步组织的信息安全水平和本领。

七、信息安全尺度与法规

1. 信息安全尺度

信息安全尺度是指为了保障信息体系和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由权势巨子机构订定并发布的统一规范和技术要求。这些尺度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安全控制、风险评估、应急响应、数据保护等。

我国的信息安全尺度体系主要由国家尺度(GB系列)、行业尺度、地方尺度和企业尺度等组成。此中,国家尺度是信息安全尺度体系的焦点,由国家尺度化管理委员会(SAC)组织订定和发布。这些尺度包括但不限于:


别的,国际上也存在很多著名的信息安全尺度,如美国的TCSEC(可信计算机体系评估准则)、欧洲的CC(通用准则)以及ISO/IEC系列尺度等。这些尺度为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了紧张的参考和依据。

2.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与国家政策

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订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以增强信息安全管理和保障。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包括:


别的,我国还订定了一系列与信息安全相关的政策和文件,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关于增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引导意见》等,这些政策和文件为我国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供了紧张的引导和支持。

3.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道德规范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时,应服从一定的道德规范,以确保其行为的正当性和正当性。这些道德规范主要包括:


别的,信息安全从业人员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积极学习和把握最新的信息安全技术和知识,不停进步自身的专业本领和水平。同时,他们还应积极到场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本领。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欢迎光临 IT评测·应用市场-qidao123.com (https://dis.qidao12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