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dao123.com技术社区-IT企服评测·应用市场

35 岁,还在做一线售前,有没有前途?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9 14: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虾哥按:其实这个话题想前后有近一年时间了,一直想写,但是一直没有动笔。35岁的逆境也是我个人在35岁时的一个焦急点,甚至是那之后10年的反复焦急的点。究其缘故原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代价,不知道自己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其实,颠末了了这么多年的思索,对自己的熟悉也逐渐深入,对人生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看法。现在回过头再看,35岁,才有10年的工作履历,到65岁退休,还有30年的路要走。以是,35岁的焦急,只是对自己的代价的迷茫,需要的不是焦急,而是反思和举措,规划自己未来30年的方向,然后睁开举措。

"虾哥,我近来有点睡不着。"小曹捧着咖啡杯,眼圈发黑。
"怎么了?项目压力大?"虾哥放下手机。
"不是……,我35岁了,还在做一线售前。昨天看到公司又招了几个应届生,感觉自己已经是个老家伙,工作也没有什么未来。"小曹苦笑,"我有点儿焦急了。"
"35岁在售前确实是个分水岭,但它是危机还是转机,取决于你怎么看待和应对。"虾哥看着小夏。
"那虾哥,你说,我还有前途吗?"
"这个问题,恐怕得从几个维度来看..."
35岁还在做一线售前工程师,很多人会感到职业焦急:担心薪资停滞、晋升无望,甚至被镌汰的风险。这种焦急并非空穴来风,但也不意味着没有前途。
1. 35岁为何成为职业"坎"?

对于很多售前,尤其是IT和互联网行业的售前来说,35岁仿佛是一道职业分水岭,这是诸多实际因素交织的结果。35岁往往意味着收入天花板、晋升瓶颈和能力挑战的集中显现,末了形成了一个“坎儿”。
收入天花板:企业本钱考量下的薪资停滞
35岁时,薪资增长往往放缓甚至停滞。

25-35岁可能享受10-20%的年涨幅,但之后若不晋升,可能就会达到职级工资的上限,薪资增速可能跌至3-5%甚至冻结。企业控制本钱时,高薪资的35岁员工常面临“性价比”考验。
另一方面,招聘市场也更青睐本钱较低的年轻人,让35岁的售前没有竞争力。
晋升瓶颈:金字塔结构下的上升逆境
职场如金字塔,管理岗位稀缺。

20名一线员工可能仅对应2~3个中层职位,高层更是屈指可数。35岁若未进入管理层,晋升“堵塞感”随之而来,外界也可能质疑其能力。
外部市场认可度的降落进一步恶化了职业前景,形成恶性循环:没晋升→被质疑能力→更难晋升或跳槽→继续没晋升。很多售前因此感到被困在原地,看不到职业发展的出路。
能力挑战:精神与学习曲线的双重压力
随着年岁增长,身材状态和认知模式确实会发生变化。
售前工作需要频繁出差、或者外勤、密集的客户交换、熬夜准备方案,这种高强度工作模式对体力是巨大考验。35岁后,这种体力上风的减弱开始显现,影响工作表现。
同时,IT行业技能更新速度惊人。年轻人在学习新技能时往往更快,而35岁的人可能需要更多时间消化新概念。
学习曲线的变化,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薪资停滞,上升通道关闭,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容易导致职业倦怠和热情流失,对未来失去希望。很多35岁售前会产生"被时代扬弃"的焦急,质疑自己是否还能在这个企业、这个岗位上继续前进。而外部人才市场却又对35岁的一线售前缺乏认可,出去也没有什么好时机。内忧外患之下,产生焦急几乎是一种必然。
2.  应对策略:如何破局?

实际上,35岁不是职业的终点,而是一个关键节点。前途并不由当前的年岁或职位决定,而取决于你是否乐意举措。
要突破35岁这个“坎儿”,有一些方向可供参考。
破局方向一:向上突破,成为管理者

从技能专家转型为团队向导者,不但仅是角色的切换,更是对能力的全面升级。你需要从笃志实行转向统筹规划,学会管理团队、优化资源,并在技能思维之外培养业务视角和管理视角。
如果你想走管理路线,那么仅仅给向导说自己想成为管理者,坐等管理岗位从天而降,那是不可能的。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能力和定位,平常工作中自发承担起协调使命,还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团队管理和绩效考核。等时机来临时,你就能凭借扎实的准备脱颖而出,成功晋升。这实际上就是虾哥自己亲身经历的路线。只是那时间不是主动去给向导说要成为管理者,而是自己身材力行干起了管理者的工作。
这一步成功的关键在于主动规划和持续投入。管理考验的是你的向导力,这也取决于你的兴趣与长处。
破局方向二:跨界转型

售前工程师实际上有一些独特上风:技能功底、沟通能力和思索能力。这为跨界转型提供了坚实基础。
一般来说,有一些典型的转型发展方向,可能是更长久的新职业道路:
大客户销售:售前在销售支持过程中已经充分体验了销售过程,对销售过程非常熟悉,而且由于具有技能能力,面对客户更有说服力,更能精准捕捉客户痛点。以是,售前转型的第一选择常常就是转型为大客户销售。
研发产物经理:售前工程师在技能工作中,会深入接触技能,而且也会和研发打交道,以是售前工程师另一个选择就是转岗到研发,成为研发的产物经理。
业务咨询顾问:售前工程师积累的售前和销售知识,以及长时间和行业客户打交道产生的业务视角和行业知识,可以为客户提供行业或技能战略建议,从而就能转型为行业业务发展的咨询顾问。
技能布道师/能力培训讲师:如果你擅长表达,勤于思索,那么体系化自己的履历,通过演讲、培训和自媒体来创建个品德牌,就有可能转型为培训讲师或者业务能力提拔咨询专家。
跨界转型需要勇气和积累,但这些转型,可能带给你的是全新的上升通道,拓宽了职业边界,给未来30年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可能。找准方向,持续学习,把已经经历过的10年的售前作为开展新职业赛道的准备,那么新的职业发展可能会更顺遂。
跨界,也许可以称为转型,或者转身,曾经写过一篇《转身,从技能到销售,从工程师到专家,从员工到管理者》供参考。
但是,跨界转型也充满了风险,必须谋定而后动。做售前的人容易对技能产生痴迷,过分迷信自己的技能能力,而忽视了自己只懂一些皮毛。对于售前工程师来说,什么都可以尝试,但是绝对不要尝试创业。因为,你不是那块儿料。
破局方向三:深化“护城河”

如果不想变化,但是善于钻研技能,更倾向于在售前范畴深耕,那就专注于打造自己的“护城河”,让不可替换性成为你的焦点竞争力。这时间,需要在售前范畴做厚自己的技能根基,创建技能之外的护城河:
深耕行业垂直范畴:技能是容易突击学习的,但是行业履历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行业的业务特性,如发展趋势、技能架构、技能路线、客户偏好和竞争格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拔起来的。以是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几个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夺取成为行业业务专家,这不是年轻人能达到的,而且会睡着年岁的增长而积累越来越深,越来越有代价。
紧跟技能趋势:年轻人大概学得快,但35岁的售前拥有将新技能与业务结合的独到履历。通过体系学习前沿技能,拿到认证、积累实战案例,就能成为新技能落地的关键桥梁。比如,现在人工智能技能的火爆,会动员技能应用和架构范式的变化,如果能够深入AI数据中央架构、AI智能体构架、AI技能应用,会给自己带来额外的加分。
提拔综合能力:随着年岁增长,技能上风可能减弱,但软技能和业务能力却愈发珍贵。强化大型项目协调、谈判技巧、商业洞察以及高层沟通能力,这些都是35岁售前竞争力构筑的发力点。最高的目的是积累履历,成为营销和战略专家。
但是,无论你选择哪条路,举措都是唯一的解锁方式。35岁的售前工程师完全有能力冲破职业瓶颈,前提是你得明白自己的定位,并保持学习与提拔的节奏。
与其纠结“35岁还在做售前有没有前途”,不如扪心自问:“我准备做些什么来开创自己的前途?”答案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靠每一天的选择和努力拼出来的。年岁只是数字,真正定义未来的,是举措。
3.  破局举措:如何落地?

想破局?光有方向远远不够。远方再美好,不迈开腿也只是空想。35岁的售前工程师要冲破职业瓶颈,关键在于举措起来,把策略变成实际。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体系思索,大胆举措,包括了外部时机的助力、自我驱动的坚持,以及实事求是的起步。
外部时机:平台与资源的利用

站对了舞台,才气唱好戏。35岁的你,履历是财富,但前提是找到能放大这份财富的平台。常常说,决定你的速度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是不是在一条快船上。
器重履历的企业常常成为职业突破的转折点。那些外企或大型企业并非一味追逐年轻人的"低本钱",反而更看重人才积累的行业智慧与项目历练。这时,年岁不再是包袱,随着年岁增长而积累的履历和资历反而成为敲门砖。
另一方面,一些潜力初创企业虽带着风险,却往往渴求"老将"来稳定局面,也许能提供意想不到的发展空间。对于初创企业或者正在风口上的企业,眼光不要只停留在当下薪资,而要看清平台能为未来铺设怎样的跑道。比如,现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赛道这么火热,如果能够进入这些行业,适当调整对薪资的诉求,反而在未来可能得到超额回报。
外部时机不会主动敲门,唯有主动出击,才可能有更广阔的天地。关键是看清自己的代价,找到最能发挥这代价的舞台。
自我驱动:心态与能力的准备

外界再精彩,焦点动力还得从内部产生。职业破局,既需要心态的重塑,也需要能力的提拔。
把自己放在"35岁危机"的阴影下,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换个视角,把35岁当作履历与智慧开始收获的黄金期,是职业生涯的又一个出发点而非终局。调整好心态,心态稳,路才气走得长远。
为了有更好的未来,学习不再是选项而是必需。
人工智能技能带来的这一波儿新浪潮,会让所有的行业发生革命,必须投入力量去学习人工智能,纵然学得缓慢也不能停步。
谈判、沟通、演讲、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软技能同样需要不断打磨,让自己在业务中更加游刃有余。技能是会变化的,而软技能的需求不会变。学习不只是追赶潮水,更是为自己注入源源不断的底气和自信。
人脉关系是照进职业逆境的一束光。人脉是通过经营才气发挥作用的。走出舒适区,打开自己,到场行业聚会,与同行交换,与客户创建逾越业务的连接。真诚分享中,时机往往在不经意间降临。
自我驱动是破局的内功,没有它,再多外部良机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立刻举措:详细的起步筹划

空谈无益,举措必须从此刻开始。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第二好的时间就是现在。以是,现在关键是现在举措起来。
你的职业履历是无形资产,但必须让它被看见。
将猎聘、脉脉、LinkedIn(不要以为LinkedIn退出中国,你就不需要LinkedIn)这些平台上的个人资料信息重新梳理,让它们不只是经历的堆砌,而是你专业代价的清楚展示——突出那些行业深度看法,或成功驾驭的复杂项目,让市场看到你仍然充满活力与代价。对于简历,我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可以参考《售前简历:你个人的解决方案营销》
当下的岗位同样蕴含着突破的可能。
主动到场具有挑战性的项目,纵然意味着更多的加班与压力,也能向公司与自己证明,你的能力仍在快速增长。精彩的表现是最好的晋升语言,远胜过任何空洞的承诺。
选定一项能实质提拔竞争力的硬技能投入学习,比如AI基础课程。

35岁的学习大概不如20岁那般敏捷,但胜在专注和实践履历。学以致用,将新知识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让你的履历多一道闪光点。
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个品德牌。
再小的个体,也需要品牌。品牌的创建是多样化的,你可以在企业内部、客户沟通、伙伴支持、甚至友商的闲聊中来构建自己的品牌。如果你能开始输出,比如写公众号、录视频号、开哔哩哔哩频道,那么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你会不但创建了个品德牌,还会提拔个人的能力。
如果你对创建个品德牌感兴趣,可以参考我的这篇文章《个品德牌,提拔你的个人代价》。
举措不求完善,但求踏实。从今天的小事做起,积跬步至千里。
4. 小结:行胜于言

"以是,虾哥,我到底还有没有前途?"小曹望着虾哥,眼中既有担心也有期待。
虾哥放下咖啡杯,微笑着说:"你当然有前途,但这前途是什么样子,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和举措。"
"向上突破成为管理者,跨界转型拓展边界,或者深化自己的专业'护城河'——这些路都能走通,关键是你得先迈出那一步。"
小曹若有所思:"但我总担心自己年岁大了,时机会不会越来越少?"
"破局的本质不在天赋,也不在运气,而在于你是否乐意迈出那关键的一步。"虾哥认真地说,"你完全有能力将面前的坎踩在脚下,关键是别再犹豫——从今天开始,每天扪心自问:'我今天能做什么?'有了答案,立刻举措。记住,前途从不是等出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小曹眼睛亮了起来:"谢谢虾哥,我明白了。与其焦急未来,不如先举措起来。"
"对,举措才是破局的钥匙。"虾哥拍了拍小曹的肩膀,"35岁不是终点,而是新出发点。今天回去,就写一份你的举措筹划吧。"
小曹点点头,他知道,前方的路大概不易,但只要举措起来,就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其实,颠末多年的思索,我逐步熟悉了一些能力的积累对于人生来说是必要的,包括了学习能力、独立思索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几年,我突然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能力,那就是向导力。向导力不是做向导才需要的能力,而是人人都需要向导力。你需要向导力来完成使命,需要向导力来管理自己的家庭,需要向导力还向导好自己。这个发现是来自我对刘澜老师得到课程《向导力30讲》的学习。后来阅读了很多刘澜老师的书籍,发现这个课程的内容在刘澜老师的根本书里都有,推荐这里最深入浅出的一本:
如果你想转型去做管理者,那么首先需要的是改变心智,从一个普通员工来重新思索如何做好管理者。那么我推荐你阅读刘澜老师的另一本启蒙读物《刘澜极简管理学》。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

GMT+8, 2025-7-18 21:09 , Processed in 0.230942 second(s), 37 queries 手机版|qidao123.com技术社区-IT企服评测▪应用市场 ( 浙ICP备20004199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