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缓存更新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23 17: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edis缓存更新策略

本文整理自黑马程序员相关资料
内存淘汰超时剔除主动更新说明不用自己维护,利用Redis的内存淘汰机制,当内存不足时自动淘汰部分数据。下次查询时更新缓存给缓存数据添加TTL时间,到期后自动删除缓存,下次查询时更新缓存编写业务逻辑,在修改数据的同时,更新缓存一致性差一般好维护成本无低高业务场景需求:

  • 在基本不会更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内存淘汰机制
  • 在频繁更新数据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主动更新,并以超时剔除作为兜底方案。
主动更新的三种方法


  • Cache Aside Pattern:由缓存的调用者,在更新数据库的同时更新缓存
  • Read/Write Through Pattern:缓存和数据库整合为一个服务,由服务来维护一致性。调用者调用该服务,无需关心缓存一致性问题。
    优点:整合的服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缺点:维护和开放成本高
  • Write Behind Caching Pattern:调用者只操作缓存,由其他线程异步的将缓存数据持久化到数据库,最终保持一致。
    优点:异步更新缓存数据,效率高。例如缓存多次更新,但是更新到的缓存并没有被使用,多次将数据持久化到数据库就相当于进行了无用的操作,异步更新相当于将前几次的更新合并为一次更新,因而提高了效率。
    缺点:无法保证一致性,维护成本高
目前主流使用的Redis缓存主动更新的方法是Cache Aside Pattern
操作缓存和数据库时需要考虑的三个问题


  • 删除缓存还是更新缓存?

    • 更新缓存:每次更新数据库都更新缓存,无效写操作较多
    • 删除缓存:更新数据库时让缓存失效,查询时再更新缓存

  • 如何保证缓存与数据库的操作的同时成功或者失败

    • 对于单体系统:将缓存与数据库操作放在一个事务中
    • 对于分布式系统:利用TCC等分布式事务方案

  • 先操作缓存还是先操作数据库

    • 先删除缓存,再操作数据库


    • 先操作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如上图所示,两种方案在多线程的情况下都会产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但是在先操作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的情况下,要发生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需要在缓存写入之前完成更新数据库和删除缓存的操作,而写入缓存的耗时非常短。因而发生的概率相对于另一种方案更低。所以选择先操作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继续阅读请点击广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2001-2025 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

GMT+8, 2025-7-19 04:44 , Processed in 0.079729 second(s), 30 queries 手机版|qidao123.com技术社区-IT企服评测▪应用市场 ( 浙ICP备20004199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