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惊闻某超融合大厂将退出中国市场

瑞星  金牌会员 | 2025-3-21 15: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948|帖子 948|积分 2844



【环球存储观察 | 每日看点】业内人士透露消息,某超融合大厂将退出中国市场。某超融合大厂主要在中国市场整体策略上正在进行亘古未有的调解,采取新的走向市场的模式,将来全盘依靠纯渠道合作模式,即OEM和渠道代理的贩卖模式。为此对于中国区正在进行重大调解,包括贩卖、售前等人员可能会被裁掉,仅仅会保存原厂必不可少的服务支持人员。


超融合市场的竞争不停都没有冷过,特别是在云盘算行业不断发展的本日,超融合与云的结合在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升级之路上确实发挥着紧张的作用。为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中国市场上,有着几十个提供超融合产品与方案的厂商。但凡有点硬件与软件能力的厂商,险些都会有自己的超融合产品线。


超融合厂商数量的只增不减,连公有云厂商也在前好些年也推出了超融合方案,为此超融合市场的竞争尤其激烈,不亚于当前公有云市场的血拼。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产品与方案过硬,落地能力刁悍的超融合厂商才可以成为真正的赢家。


从而,超融合市场规模也在诸多厂商的竞争抬升下不断扩大,就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而言早已超过了100亿元,环球超融合市场规模也正逼近1000亿元。这也成就了一批综合竞争力强的厂商,如华为、新华三、戴尔科技等。也让一批勇于创新的超融合创新厂商得以蓬勃发展,如华云数据、SmartX、笃佩服、青云QingCloud、易捷行云EasyStack、海潮、UCloud等。


超融合的市场蛋糕做大了,竞争也大了,行业格局也就逐渐变得清楚了。对于品牌影响力或行业市场力不高的超融合厂商,必然不会完全依靠自身公司的团队推进产品的贩卖,往往会采取自己直销与渠道合作贩卖相结合方式,但是直销与渠道一旦触及行业用户出现碰撞时,抵牾天然会发生也就在控制得好的贩卖体系下得以应对,对于控制不好的情况下天然会把抵牾的负面影响逐渐放大。在平衡多方关系与利益的情况下,很多国际IT厂商都纷纷采取纯渠道合作贩卖的方式,以此获取在中国市场的更多贩卖时机。


此一时彼一时,任何贩卖模式的变化,都会因IT厂商自身发展目标与现真相况相结合。任何一种选择,恐怕也是公司主观策略与市场客观变化的双向驱动结果。


可见,某超融合大厂在这个时间选择将退出中国市场,也不用大惊小怪。


(by Aming)


- END-


  ?接待文末评论补充接待行业投稿
接待技能投稿
接待各种爆料Aming全天候在线环球存储观察为你开启新视野
<span >接待分享、点赞,在看<span ><strong ><span ><strong >,一键三连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瑞星

金牌会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