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k8s网络通信
1.1 k8s通信整体架构
- k8s通过CNI接口接入其他插件来实现网络通讯。目前比力流行的插件有flannel,calico等
- CNI插件存放位置:# cat /etc/cni/net.d/10-flannel.conflist
- 插件使用的办理方案如下
- 假造网桥,假造网卡,多个容器共用一个假造网卡进行通信。
- 多路复用:MacVLAN,多个容器共用一个物理网卡进行通信。
- 硬件交换:SR-LOV,一个物理网卡可以假造出多个接口,这个性能最好。
- 容器间通信:
- 同一个pod内的多个容器间的通信,通过lo即可实现pod之间的通信
- 同一节点的pod之间通过cni网桥转发数据包。
- 差别节点的pod之间的通信必要网络插件支持
- pod和service通信: 通过iptables或ipvs实现通信,ipvs取代不了iptables,由于ipvs只能做负载均衡,而做不了nat转换
- pod和外网通信:iptables的MASQUERADE
- Service与集群外部客户端的通信;(ingress、nodeport、loadbalancer)
1.2 flannel网络插件
插件组成:
插件功能VXLAN即Virtual Extensible LAN(假造可扩展局域网),是Linux本身支持的一网种网络假造化技术。VXLAN可以完全在内核态实现封装息争封装工作,从而通过“隧道”机制,构建出覆盖网络(Overlay Network)VTEPVXLAN Tunnel End Point(假造隧道端点),在Flannel中 VNI的默认值是1,这也是为什么宿主机的VTEP设备都叫flannel.1的原因Cni0网桥设备,每创建一个pod都会创建一对 veth pair。此中一端是pod中的eth0,另一端是Cni0网桥中的端口(网卡)Flannel.1TUN设备(假造网卡),用来进行 vxlan 报文的处理(封包息争包)。差别node之间的pod数据流量都从overlay设备以隧道的情势发送到对端Flanneldflannel在每个主机中运行flanneld作为agent,它会为所在主机从集群的网络地点空间中,获取一个小的网段subnet,本主机内所有容器的IP地点都将从中分配。同时Flanneld监听K8s集群数据库,为flannel.1设备提供封装数据时必要的mac、ip等网络数据信息
1.2.1 flannel跨主机通信原理
- 当容器发送IP包,通过veth pair 发往cni网桥,再路由到本机的flannel.1设备进行处理。
- VTEP设备之间通过二层数据帧进行通信,源VTEP设备收到原始IP包后,在上面加上一个目的MAC地点,封装成一个内部数据帧,发送给目的VTEP设备。
- 内部数据桢,并不能在宿主机的二层网络传输,Linux内核还必要把它进一步封装成为宿主机的一个普通的数据帧,承载着内部数据帧通过宿主机的eth0进行传输。
- Linux会在内部数据帧前面,加上一个VXLAN头,VXLAN头里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叫VNI,它是VTEP识别某个数据桢是不是应该归本身处理的重要标识。
- flannel.1设备只知道另一端flannel.1设备的MAC地点,却不知道对应的宿主机地点是什么。在linux内核内里,网络设备进行转发的依据,来自FDB的转发数据库,这个flannel.1网桥对应的FDB信息,是由flanneld进程维护的。
- linux内核在IP包前面再加上二层数据帧头,把目标节点的MAC地点填进去,MAC地点从宿主机的ARP表获取。
- 此时flannel.1设备就可以把这个数据帧从eth0发出去,再经过宿主机网络来到目标节点的eth0设备。目标主机内核网络栈会发现这个数据帧有VXLAN Header,而且VNI为1,Linux内核会对它进行拆包,拿到内部数据帧,根据VNI的值,交给本机flannel.1设备处理,flannel.1拆包,根据路由表发往cni网桥,末了到达目标容器
1.3 calico网络插件
1.3.1 calico简介:
- 纯三层的转发,中间没有任何的NAT和overlay,转发效率最好。
- Calico 仅依赖三层路由可达。Calico 较少的依赖性使它能适配所有 VM、Container、白盒大概混合环境场景。
1.3.2 calico网络架构
- Felix:监听ECTD中心的存储获取变乱,用户创建pod后,Felix负责将其网卡、IP、MAC都设置好,然后在内核的路由表内里写一条,注明这个IP应该到这张网卡。同样如果用户制定了隔离策略,Felix同样会将该策略创建到ACL中,以实现隔离。
- BIRD:一个尺度的路由步伐,它会从内核内里获取哪一些IP的路由发生了变化,然后通过尺度BGP的路由协议扩散到整个其他的宿主机上,让外界都知道这个IP在这里,路由的时候到这里
1.3.3 部署calico
删除flannel插件
删除所有节点上flannel设置文件,制止冲突
下载部署文件
下载镜像上传至仓库:
更改yml设置
vim calico.yaml
4835 image: calico/cni:v3.28.1
4835 image: calico/cni:v3.28.1
4906 image: calico/node:v3.28.1
4932 image: calico/node:v3.28.1
5160 image: calico/kube-controllers:v3.28.1
5249 - image: calico/typha:v3.28.1
4970 - name: CALICO_IPV4POOL_IPIP
4971 value: "Never"
4999 - name: CALICO_IPV4POOL_CIDR
5000 value: "10.244.0.0/16"
5001 - name: CALICO_AUTODETECTION_METHOD
5002 value: "interface=eth0"
测试:
二 k8s调治(Scheduling)
2.1 调治在Kubernetes中的作用
- 调治是指将未调治的Pod自动分配到集群中的节点的过程
- 调治器通过 kubernetes 的 watch 机制来发现集群中新创建且尚未被调治到 Node 上的 Pod
- 调治器会将发现的每一个未调治的 Pod 调治到一个合适的 Node 上来运行
2.2 调治原理:
- 创建Pod
- 用户通过Kubernetes API创建Pod对象,并在此中指定Pod的资源需求、容器镜像等信息。
- 调治器监视Pod
- Kubernetes调治器监视集群中的未调治Pod对象,并为其选择最佳的节点。
- 选择节点
- 调治器通过算法选择最佳的节点,并将Pod绑定到该节点上。调治器选择节点的依据包括节点的资源使用环境、Pod的资源需求、亲和性和反亲和性等。
- 绑定Pod到节点
- 调治器将Pod和节点之间的绑定信息保存在etcd数据库中,以便节点可以获取Pod的调治信息。
- 节点启动Pod
- 节点定期查抄etcd数据库中的Pod调治信息,并启动相应的Pod。如果节点故障或资源不敷,调治器会重新调治Pod,并将其绑定到其他节点上运行。
2.3 调治器种类
- 默认调治器(Default Scheduler):
- 是Kubernetes中的默认调治器,负责对新创建的Pod进行调治,并将Pod调治到合适的节点上。
- 自界说调治器(Custom Scheduler):
- 是一种自界说的调治器实现,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界说调治策略和规则,以实现更灵活和多样化的调治功能。
- 扩展调治器(Extended Scheduler):
- 是一种支持调治器扩展器的调治器实现,可以通过调治器扩展器来添加自界说的调治规则和策略,以实现更灵活和多样化的调治功能。
- kube-scheduler是kubernetes中的默认调治器,在kubernetes运行后会自动在控制节点运行
2.4 常用调治方法
2.4.1 nodename
- nodeName 是节点选择约束的最简单方法,但一般不保举
- 如果 nodeName 在 PodSpec 中指定了,则它优先于其他的节点选择方法
- 使用 nodeName 来选择节点的一些限定
- 如果指定的节点不存在。
- 如果指定的节点没有资源来容纳 pod,则pod 调治失败。
- 云环境中的节点名称并非总是可预测或稳固的
实例:
#建立pod文件
#建立pod
nodeName: k8s3 #找不到节点pod会出现pending,优先级最高,其他调治方式无效
2.4.2 Nodeselector(通过标签控制节点)
- nodeSelector 是节点选择约束的最简单保举情势
- 给选择的节点添加标签:
- kubectl label nodes k8s-node1 lab=lee
复制代码 - 可以给多个节点设定相同标签
示例:
#查看节点标签
#设定节点标签
#调治设置
2.5 affinity(亲和性)
2.5.1 亲和与反亲和
- nodeSelector 提供了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将 pod 约束到具有特定标签的节点上。亲和/反亲和功能极大地扩展了你可以表达约束的范例。
- 使用节点上的 pod 的标签来约束,而不是使用节点本身的标签,来允许哪些 pod 可以大概不可以被放置在一起。
2.5.2 nodeAffinity节点亲和
- 谁人节点服务指定条件就在谁人节点运行
-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必须满足,但不会影响已经调治
- prefer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倾向满足,在无法满足环境下也会调治pod
- IgnoreDuringExecution 表示如果在Pod运行期间Node的标签发生变化,导致亲和性策略不能满足,则继续运行当前的Pod。
- nodeaffinity还支持多种规则匹配条件的设置如
匹配规则功能lnlabel 的值在列表内Notlnlabel 的值不在列表内Gtlabel 的值大于设置的值,不支持Pod亲和性Ltlabel 的值小于设置的值,不支持pod亲和性Exists设置的label 存在DoesNotExist设置的 label 不存在 nodeAffinity示例
不亲和
2.5.3 Podaffinity(pod的亲和)
- 谁人节点有符合条件的POD就在谁人节点运行
- podAffinity 主要办理POD可以和哪些POD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中的题目
- podAntiAffinity主要办理POD不能和哪些POD部署在同一个节点中的题目。它们处理的是Kubernetes集群内部POD和POD之间的关系。
- Pod 间亲和与反亲和在与更高级别的聚集(比方 ReplicaSets,StatefulSets,Deployments 等)一起使用时,
- Pod 间亲和与反亲和必要大量的处理,这可能会显著减慢大规模集群中的调治。
Podaffinity示例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name: nginx-deployment
labels:
app: nginx
spec:
replicas: 3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nginx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2/nginx
affinity:
podAffinity:
requiredDuringSchedulingIgnoredDuringExecution:
- labelSelector:
matchExpressions: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 nginx
topologyKey: "kubernetes.io/hostname"
2.5.4 Podantiaffinity(pod反亲和)
Podantiaffinity示例
2.6 Taints(污点模式,克制调治)
- Taints(污点)是Node的一个属性,设置了Taints后,默认Kubernetes是不会将Pod调治到这个Node上
- Kubernetes如果为Pod设置Tolerations(容忍),只要Pod能够容忍Node上的污点,那么Kubernetes就会忽略Node上的污点,就能够(不是必须)把Pod调治已往
- 可以使用命令 kubectl taint 给节点增加一个 taint:
$ kubectl taint nodes <nodename> key=string:effect #命令执行方法
$ kubectl taint nodes node1 key=value:NoSchedule #创建
$ kubectl describe nodes server1 | grep Taints #查询
$ kubectl taint nodes node1 key- #删除
此中[effect] 可取值:
effect值表明NoSchedulePOD 不会被调治到标志为 taints 节点PreferNoScheduleNoSchedule 的软策略版本,只管不调治到此节点NoExecute如该节点内正在运行的 POD 没有对应 Tolerate 设置,会直接被逐出
Taints示例
#建立控制器并运行
#设定污点为NoSchedule
tolerations(污点容忍)
- tolerations中界说的key、value、effect,要与node上设置的taint保持一直:
- 如果 operator 是 Equal ,则key与value之间的关系必须相称。
- 如果 operator 是 Exists ,value可以省略
- 如果不指定operator属性,则默认值为Equal。
- 尚有两个特殊值:
- 当不指定key,再配合Exists 就能匹配所有的key与value ,可以容忍所有污点。
- 当不指定effect ,则匹配所有的effect
污点容忍示例:
#设定节点污点
apiVersion: apps/v1
kind: Deployment
metadata:
labels:
app: web
name: web
spec:
replicas: 6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web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web
spec:
containers:
- image: 2/nginx
name: nginx
tolerations: #容忍所有污点
- operator: Exists
tolerations: #容忍effect为Noschedule的污点
- operator: Exists
effect: NoSchedule
tolerations: #容忍指定kv的NoSchedule污点
- key: nodetype
value: bad
effect: NoSchedule
节点node1:由于 Deployment 的 Pod 设置了容忍所有污点(operator: Exists),所以 Pod 可以在 k8snode1 上运行,不会由于 name=lee:NoExecute 这个污点被驱逐。不过,如果后续对 Pod 进行更新,移除了这个通用的容忍设置,那么 Pod 可能会被立刻从 k8snode1 上驱逐。
节点 node2:Deployment 的 Pod 设置了容忍 nodetype=bad:NoSchedule 这种范例的污点,所以调治器会思量将 Pod 调治到 k8snode2 上,只要该节点满足其他调治条件(如资源可用性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