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人在长期的帆海中,对各种危险逐渐认识,包罗冰山,他们称之为 “tip of the iceberg”。当你在海上遇到这样的一处冰山,肯定要格外小心,它大概不过是整座冰山的很小一部分,一样寻常认为大概只有 10%,厥后 “tip of the iceberg” 变成了我们的舶来词——“冰山一角”。它可以用来比喻事物背后的全貌,也可以用来隐喻不为人知的事实原形。
给冰山做一个切面,简单演化到纸上,就是冰山模型的底子框架,“海平面” 以上很小的部分通常表示某件事情、某个事实或者某种现象中,容易表现或者容易被看到、被察觉的部分,“海平面” 以下的绝大部分则是这件事情的原形、事实的真正原因或者某种现象的真正原理。
一样寻常生存和工作中,只要你心里有这么一个简单的模型,都大概比别人思考多一步、甚至 N 步。
比如面对某个新闻变乱,我们通常看到的都是被报道出来的故事——比如某人做了什么——只要你看到这个新闻,你就和全部人一样,都知道了冰山以上这很小的部分。但如果你潜入海平面以下,你首先会想知道,这个人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再向下,你想知道这个人最近几天是不是履历了什么?最近几个月、几年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甚至于他的童年发生了什么?简单几步,天下上大概就少了一个键盘侠,多了一个深度思考者。
又比如当你看到别人做的一份讲演和陈述。你能看到他的从容不迫、幽默有趣、出色绝伦,但你看不到他背后有过的大量训练,其中包罗对节奏、情节的把控、心情与肢体的训练。背后的背后,尚有之前读过的书、有过的讲台经验,为了一篇讲稿而查阅的大量资料。背后的背后的背后,尚有他当初选择做讲演这件事的原因、履历、动机等等。
在不太久远的汗青中,冰山模型被差别的人引用——
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到者海明威就曾提出写作中的冰山理论,又叫 “theory of omission ”,省略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