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不停发展。 我们即将翻开新的篇章,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Web 1.0 只能阅读信息。 它主要是供我们访问和阅读信息,只有极少数人可以真正发布内容。
— Web 2.0,即互联网现在所处的阶段,我们能够在网络上发布内容、建立社区。
— Web 3.0 是代价互联网,您可以在网络上阅读信息、发布自己的内容、“拥有”自己的数字内容、签署数字协议。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是毗连:
——流派期间:人+信息;
——外交期间:人+人;
——电商期间:人+货;
——互金崛起:人+钱;
——物联网:物+物;
当时web2.0概念兴起时,标志就是博客,那时从PGC到UGC的变化,人们开始自己能够发布内容,当时几乎大家都是博主,个个都有博客。
又从博客到微博,进入一个信息快速交叉,不但要发布信息,还要外交化流传的新模式,转发,点赞,关注,形成一个新的期间。
我们正在经历我们这一代最重大的技能转型, 即 Web 3.0。
初学者可能很难明白什么是 Web 3.0、它与加密货币和区块链技能有何接洽。 在本课程中,我们将解释什么是 Web 3.0,为您串点成线。
学习有关未来数字全部权的终极速成课程,准备好了吗? 我们从头开始提及。
Web 1.0 – 信息互联网
信息互联的奠定期间(1991-2004)
很难回想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样子,但互联网实在也才 30 年历史。 起初,互联网让我们能够在学术界和政府间分享研究成果。 其功能基本上相称于一个巨型图书馆。 互联网劈头于 90 年代,当时也被称为“信息网络”,因为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研究资料, 以致还能使用电子邮件接洽任何人。
Web 1.0 让用户可以欣赏信息、发送电子邮件,但不支持普通用户发布内容。 一组开发人员充当互联网信息守护者。 Web 1.0 的主要功能是共享信息,并通过互联网毗连与世界各地的任何人接洽。 但我们怎样才气使用欣赏工具和电子邮件创建或发布内容呢?
作为互联网的原始范式,Web 1.0构建于HTTP协议、HTML标记语言和URL定位体系三大技能支柱之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全球规模的信息标准化传递。这一阶段的核心特性表现为:
- 单向流传架构:网站由机构/个人通过FTP协议单向发布,用户仅具备信息检索(如Archie、Gopher)和基础通讯(SMTP邮件)本领
- 技能精英主导:内容生产受限于专业开发本领,全球网站数量在2000年仅达1700万个(Netcraft数据)
- 信息孤岛困境:超链接虽实现页面级毗连,但缺乏用户数据交互本领,形成"只读网络"(Read-Only Web)
范式跃迁:从TCP/IP到LAMP堆栈的技能革命
2000年后,Linux利用体系、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动态脚本构成的LAMP技能栈,为Web 2.0的发作提供了基础设施准备,推动互联网从信息堆栈向交互平台演进。
Web 2.0 – 交互互联网
外交化互联网的双刃剑(2004-今)
2004 年,Facebook 和 YouTube 推出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概念,彻底改变了网络世界。 只要拥有互联网毗连,用户不但可以消耗,还可以在网络上主动发布自己的内容。 互联网变得大众化,Web 2.0 就此诞生。
除宠物视频和网络红人之外,这次网络迭代带来了巨大影响。 用户可以围绕一个中心头脑组建社区,然后动员全体成员。
Facebook(2004)、YouTube(2005)等平台的崛起标志着用户生成内容(UGC)期间的到来,其颠覆性表如今:
- 权利布局重构:个体通过外交图谱获得流传权,长尾内容突破传统媒体垄断(Technorati统计表现2006年博客圈规模已达1.5亿)
- 群体智能涌现:维基百科以开放协作模式在准确性上逾越《大英百科全书》(Nature 2005研究证实)
- 社会动员革命:阿拉伯之春活动中,Twitter信息流传速度较传统媒体快12小时(MIT媒体实行室研究)
中心化悖论与技能异化
尽管赋予个体表达权,Web 2.0渐渐形成数据垄断的"数字封建主义":
- 数据剥削经济:Facebook单用户年均广告代价达48美元(2021财报),用户却无法主张数据权益
- 算法操控风险:剑桥分析事件展现5000万用户数据即可影响推举,袒露平台管理缺陷
- 体系性脆弱性:AWS服务器故障曾导致Coinbase等300家服务中断,印证中心化架构的链式风险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Web 2.0 赋予了人类空前巨大的组织力量。 但它也让我们付出了极重的代价。
Web 2.0 存在的问题
Web 2.0 的布局对我们用户有限定作用。 然而,现在的互联网是一个中心化网络。 从外交媒体到银行业务和约会,我们完全依赖所用的应用步调。 而这些应用步调则依赖于少数互联网服务器,使得整个体系非常中心化。
您可以把互联网想象成几颗大恒星(服务器),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围绕恒星运行(日常使用的应用步调)。 对应用步调和数据的全部权限或控制权会合于一点(服务器)。
可是,这有什么问题?
我们来具体相识 Web 2.0 的另一面。
您并不拥有任何东西
我们在 Web 2.0 上的全部体验都依赖于答应我们访问其平台的中心实体。 而我们的访问权限可以随时被切断。 想象一下,尝试访问您的外交媒体账户时,平台决定将您切断。 您的照片、内容和网络全部都突然消散了。 假如您的内容的控制权是由他人决定的,那么它实在并非您自己的内容。
别的,近来的事件表明,您在网上发布的内容和个人数据可以被一些大公司用来牟利, 以致可以用来影响民主进程。 简而言之,当前的互联网答应您发布内容,但却拥有您创建的全部内容并从中获利。
用户数据是商品
这又导致了下一个问题。 注册一项服务即代表您信任该服务,向其授权您的个人数据。 网上银行就是一个经典示例,因为银行账户拥有您的全部信息,例如身份证、地点以及财务数据。
中央数据库存储的个人信息如此之多,黑客有强烈的动机想要攻击这些存储服务器。 这证明,每次注册新平台时,您都会面临安全风险。 中心化数据库容易遭遇数字犯罪,这种布局最终会将我们全部人的安全置于风险之中。
服务器统治世界
末了,全部这些都依赖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服务器。 服务器是这个期间权利最大的实体之一,因为我们全都依赖互联网上的服务提供商。 因此,从外交媒体、约会、商业到银行业务,无论您如何使用网络,整个体系都依赖于收集用户信息的少数大型实体,他们对用户数据集拥有绝对控制权。 这种权利无比巨大,无论把握在谁手中,都非常伤害。
简而言之,固然 Web 2.0 让我们能够发布内容、组建社区、发起社会活动,但它将我们的完备信息全部会合于大型数字实体手中。 您并不拥有此中任何东西。 这个互联网上没有所谓的“自我主权”。
别的,Web 2.0 无法让我们自主转移代价。 固然我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均已实现数字化,例如网上银行,我们仍旧需要依赖中介或第三方提供商。 它没有提供一种方式让我们拥有自己的内容,并将代价直接从一个人转移给另一个人。 但是,技能发展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进入 Web 3.0。
Web 3.0 – 全部权互联网
代价互联网的范式重构
假如您可以在访问上述全部服务时不共享任何数据、不交出所创内容的全部权呢? 换而言之,假如您可以拥有自己的数字生活、自主管理自己的资产呢? 假如说WEB3.0是这一想法的代称,那么区块链就是实现这一想法的基础设施。
区块链让我们拥有数字主权,将权利归还给个人。 我们来相识一下,区块链是如何实现这一想法的。
安全
您可以将区块链视为一个无限的数字存储空间,它对全部人开放但不影响安全性,相称于您的数字资产存储柜,只有您持有密钥。 通过区块链这个基础设施,您可以真正“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自主掩护数据。
区块链去除了当前的中心化基础设施。 未经许可,我们的数据或内容使用不会面临威胁。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体系,每个用户对自己的数据和资产都拥有完全控制权。
自主代价转移
区块链是一种跟踪代价的数字分类账。 它史无前例的使个人能够以数字方式发送和接收代价 –而无需银行这样的机构,这一基础设施对我们以致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区块链让网络冲破了当前的中心化布局,成为一个更安全、公平、高效的空间。 它是向为用户提供真正的金融自由迈出的一大步。 我们将在下一节具体讨论这一点。
Web 3.0 必将从各个方面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而且改变已经开始。 它拥有巨大潜力,足以改变我们的数字世界体验方式。 这个新期间将控制权从互联网巨头手中夺走,重新归还给用户。 Web 3.0 和区块链让我们能够在数字情况中自行管理财务、数据和时间。
基于区块链技能的新型架构正在解构Web 2.0的垄断格局,其创新维度包括:
技能层革新
- 去中心化存储:IPFS协议实现内容寻址,Filecoin网络存储资本较AWS低落70%
- 智能合约自治:以太坊ERC-20标准催生万亿美元DeFi生态,实现无需中介的金融协议
- 数字身份主权:DID(去中心化身份)体系答应用户跨平台携带荣誉数据
经济模子迭代
- 创作者经济2.0:Mirror.xyz平台创作者保存95%收益,远高于Substack的10-15%
- 通证化激励:Axie Infinity游戏经济日生意业务量突破3000万美元,验证Play-to-Earn可行性
管理机制进化
- 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步调化管理,BitDAO财库规模达25亿美元
- 宪法DAO事件展示72小时众筹4700万美元的群体协作潜力
范式比较:从信息容器到自主世界
维度Web 1.0Web 2.0Web 3.0技能架构静态HTML动态AJAX区块链+密码学数据主权机构独占平台垄断用户自托管代价活动无原生代价层封闭付出体系可编程货币协议管理模式技能精英决策企业绝对控制社区共识机制网络效应梅特卡夫定律赢家通吃可组合性创新
挑战与展望
当前Web 3.0仍面临扩展性困境(以太坊TPS仅15vsVisa的24000)、羁系不确定性(SEC对Ripple诉讼)及用户体验门槛。但随着零知识证明、分片技能等Layer2方案成熟,互联网正从"毗连信息"向"验证真理"(Truth Protocol)演进,最终可能形成用户拥有完备数据主权、机器信任取代平台中介的新型数字社会架构。
本专栏从今日开始更新,欢迎有爱好的朋侪关注。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