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广告下个人隐私保护,开发者视角的广告原理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801|帖子 801|积分 2403

本文已收录于 Github CodeClass  和 Gitee CodeClass 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编程学习课堂,内含百篇原创技术文章,千本计算机开源电子书,谷歌、阿里大神开源 LeetCode 题解,各类编程学习资源,欢迎 star ,一起学习!
大家好,我是柠檬哥。
最近有在了解广告归因相关的内容,发现挺有意思的,这篇文章就从广告原理的角度,给大家讲讲广告是如何实现精确追踪的。
无处不在的广告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AI推荐算法的飞速发展,广告可谓是无孔不入,并且越来越个性化
你不经意的一次搜索,相关的商品就可能会出现在你能接触到的信息流中,让人感觉好像有一双眼睛,时时刻刻被监视着一般
大数据下没有隐私,我时常也在思考,如何避免让自己裸奔在数据洪流中,冲浪不留痕迹。
这是一些tips

  • 搜索打开无痕模式
  • 不给APP过多权限
  • 不登录就能使用的应用绝不登录
开发者视角的广告原理

最近在做广告归因相关的工作,了解广告的原理,那屏蔽广告还不是顺手就来的事?打入敌人内部才能更好的了解如何对付敌人
所谓的广告归因,什么时广告归因,我简单给大家科普下:
就是广告主在众多平台投放了大量广告,最后结算费用的时候,需要把成交和广告关联起来,找出某一次的成交是由哪次的广告曝光带来的,这就是广告归因。
比如说,柠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要推广「超大个柠檬」这款产品,筛选了一番,决定在:巨信广告平台抖声广告平台万度广告平台,这三个广告平台投放广告。

最后这款产品卖出了一百万份,要开始给平台结广告费用了,这时候广告归因服务就要开始分析。
这个服务会收集广告曝光和用户点击数据,然后和下单成交数据关联起来,最终通过一些「比较复杂」的算法,得出本次成交是由哪一次的广告平台曝光所带来的,最后给对应的广告平台打钱。

大家应该发现了,广告归因的关键是把广告曝光点击和下单成交数据关联起来,怎么去做这个关联呢?
业界通用做法主要是依靠一系列的 ID 标识,大致有以下这么些:

  • 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ing 广告主标识符。是APPLE向用户设备随机分配标识号,基本可以保证唯一性,即一个设备号对应一个设备。这个ID 可以关闭,可以重置。IOS14以上版本会逐步关闭,导致获取不到IDFA。
  • IME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相当于手机身份证号。双卡双待的手机会有两个IMEI号。Android10以上 也不能获取到IMEI了。
  • AndroidID,在Android8以后发生了改变: 第一,如果用户安装APP设备是8.0以下,后来卸载了,升级到8.0之后又重装了应用,Android ID不一样; 第二,不同签名的APP,获取到的Android ID不一样。
  • OAID,是安卓的广告标识符,一种非永久性设备标识符。使用OAID可在保护用户个人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广告。国内的移动安全联盟(MSA)联合华为,小米,oppo,vivo等终端厂商推出了OAID,用于逐步取代移动设备原有IMEI码,OAID只有国内在用的一个ID标识,目前魅族、中兴、华硕,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一加都已经提供OAID。。
  • CAID,与安卓的广告标识类似。目前正在推广,各大知名APP都在接入CAID。覆盖率正在逐步上涨。
  • GAID:谷歌广告 ID, 是一种可由用户重置的标识符,适用于广告用例,依赖Google Play,国内不适用。
具体的归因策略,不是本文重点,这里就不过多介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

保护隐私实践

看完上面的广告归因原理,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何不被个性化广告跟踪?

我想大家应该有点思路了,只要让广告ID保持频繁变更,那么之前积累的一些个性化数据就需要重新建立,也就不再个性化,但广告内容没有减少。

我们普通用户如果不想被个性化定制,Android 用户可以定期去重置 OAID(国内)或 GAID(国外),IOS 用户可以定期重置 IDFA。
这样做不一定能百分百阻止被跟踪(还有其他归因手段),但可以让你不被 ‘‘盯’’ 的那么紧。
上面也介绍了Android10以上不能获取到IMEI了,国内的手机厂商目前大部分是支持 OAID,比如我的小米手机,可以设置重置OAID。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内容,互联网信息泛滥,个人隐私保护非常重要,大家有什么值得分享的隐私保护小技巧,可以留言讨论。
本文已收录于 Github CodeClass  和 Gitee CodeClass 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编程学习课堂,内含百篇原创技术文章,千本计算机开源电子书,谷歌、阿里大神开源 LeetCode 题解,各类编程学习资源,欢迎 star ,一起学习!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出处:微信搜「程序员柠檬」        本文版权归「程序员柠檬」所有,转载点击上方出处链接联系我授权,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文章目的是分享对知识的理解,若有明显纰漏欢迎指出,我们一起在探讨中学习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NanoDragon/p/16344707.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正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伤心客

金牌会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标签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