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每一跳流传时延为 1 m s 1ms 1ms,电路互换机创建、开释下一跳毗连耗时为 1 m s 1ms 1ms,吸收方式处理请求必要 2 m s 2ms 2ms,数据传输速率为 0.5 k b / m s 0.5kb/ms 0.5kb/ms,报文大小为 4 k b 4kb 4kb。
图3-1 电路互换性能分析 首先A创建与B的毗连耗时 1 m s 1ms 1ms,B与C创建毗连耗时 1 m s 1ms 1ms,C与D创建毗连耗时 1 m s 1ms 1ms,在毗连创建阶段共耗时 3 m s 3ms 3ms;吸收方式处理请求必要 2 m s 2ms 2ms,故从毗连创建阶段到数据传送阶段的过渡必要 2 m s 2ms 2ms;在数据传送阶段,A到B、B到C以及C到D的传送过程共耗时 3 m s 3ms 3ms,报文的数据传输耗时为 4 k b 0.5 k b / s = 8 m s \frac{4kb}{0.5kb/s}=8ms 0.5kb/s4kb=8ms;传送阶段到开释阶段的过渡不必要时间,图3-1只是为了线条不重叠,当报文全部传输完后开始开释毗连,三个开释过程共耗时 3 m s 3ms 3ms。因此,电路互换的数据传输耗时为 11 m s 11ms 11ms。
1.3.2 报文互换性能分析
假设每一跳流传时延为 1 m s 1ms 1ms,电路互换机创建、开释下一跳毗连耗时为 1 m s 1ms 1ms,吸收方式处理请求必要 2 m s 2ms 2ms,数据传输速率为 0.5 k b / m s 0.5kb/ms 0.5kb/ms,报文大小为 4 k b 4kb 4kb,报文存储转发时延为 2 m s 2ms 2ms。
图3-2 报文互换性能分析 报文从A发送到B过程中必要耗时 8 m s 8ms 8ms,而传输过程中另有流传时延 1 m s 1ms 1ms;在报文全部发送完后,B开始对报文进行解析,则存储转发过程耗时 2 m s 2ms 2ms。后面的过程类似,故报文互换技能的总耗时为 31 m s 31ms 31ms。
1.3.3 分组互换性能分析
假设每一跳流传时延为 1 m s 1ms 1ms,数据传输速率为 0.5 k b / m s 0.5kb/ms 0.5kb/ms,报文大小为 4 k b 4kb 4kb,分组大小为 1 k b 1kb 1kb,报文存储转发时延为 0.5 m s 0.5ms 0.5ms。
图3-3 分组互换性能分析 在A发送分组1到B的过程中,数据传输耗时 2 m s 2ms 2ms,流传时延 1 m s 1ms 1ms,B对分组1的存储转发时延 0.5 m s 0.5ms 0.5ms,故A到B总耗时 3.5 m s 3.5ms 3.5ms;同理,B到C也耗时 3.5 m s 3.5ms 3.5ms,C到D也耗时 3.5 m s 3.5ms 3.5ms。由于在分组1到分组4是同时从A开始发送的,因此在分组1总耗时 3.5 m s + 3.5 m s + 3 m s = 10 m s 3.5ms+3.5ms+3ms=10ms 3.5ms+3.5ms+3ms=10ms的底子上加上另外三个分组的传输时间和流传时延即为总耗时,故分组互换总耗时为 10 m s + 2.5 m s ∗ 3 = 17.5 m s 10ms+2.5ms*3=17.5ms 10ms+2.5ms∗3=17.5ms。
三种互换方式的性能对比图如图3-4所示。
一条通讯线路在逻辑上对应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吸收信道。而**速率(Speed)指的是毗连到网络上的节点在信道上传输数据的速率。**也称为数据传输速率,单元为 b p s bps bps。另外, 1 B = 8 b 1B=8b 1B=8b,在做题过程要注意单元的换算。
图5-2 信道示意图 带宽指的是某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
假设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带宽为 100 M b p s 100Mbps 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 1 G b p s 1Gbps 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 10 M b p s 10Mbps 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应为多少。
应为 10 M b p s 10Mbps 10Mbps,最高速率受到两边的影响,“猪队友”带不动。
图5-5 时延示意图 H1给 H2 发送一个数据分组。分组大小为 1000 B 1000B 1000B,H1往链路A发送数据的速率为 100 M b p s 100Mbps 100Mbps,路由器往链路B发送数据的速率为 80 M b p s 80Mbps 80Mbps。链路A流传时延为 0.01 m s 0.01ms 0.01ms,链路B流传时延为 0.05 m s 0.05ms 0.05ms,不考虑路由器的处理时延、排队时延。求传输整个分组的总时延。
H1 → \rightarrow →链路A:流传时延+发送时延= 0.01 m s + 8000 b 1 0 8 b / s = 0.09 m s 0.01ms+\frac{8000b}{10^{8}b/s}=0.09ms 0.01ms+108b/s8000b=0.09ms
H2 → \rightarrow →链路B:流传时延+发送时延= 0.05 m s + 8000 b 8 × 1 0 7 b / s = 0.15 m s 0.05ms+\frac{8000b}{8\times10^{7}b/s}=0.15ms 0.05ms+8×107b/s8000b=0.15ms
总时延为: 0.09 m s + 0.15 m s = 0.24 m s 0.09ms+0.15ms=0.24ms 0.09ms+0.15ms=0.24ms。
图5-6 题目解析示意图 时延带宽积指的是流传时延和带宽的乘积,单元为 b i t bit bit。其含义是一条链路中,已从发送端发出但尚未到达吸收端的最大比特数。考试很少涉及。
在下图所示的分组互换网络中,主机H1和H2通过路由器互连,2段链路的带宽均为 100 M b p s 100Mbps 100Mbps,时延带宽积均为 1000 b i t s 1000bits 1000bits。若H1向H2发送1个大小为 1 M B 1MB 1MB的文件,分组长度为 1000 B 1000B 1000B,则从H1开始发送时候起到H2收到文件全部数据时候止,所需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图5-7 题目图 由于文件大小为 1 M B = 8 × 1 0 6 b 1MB=8\times10^{6}b 1MB=8×106b,分组长度为 1000 B = 8 × 1 0 3 b 1000B=8\times10^{3}b 1000B=8×103b,故这个文件共分成 1 0 3 10^{3} 103个分组。
对于每个分组而言,其发送时延为 8 × 1 0 3 8 × 1 0 8 = 0.08 m s \frac{8\times10^{3}}{8\times{10^8}}=0.08ms 8×1088×103=0.08ms。
由于时延带宽积为流传时延 × \times ×带宽,且带宽为 1 × 1 0 8 b 1\times{10^8}b 1×108b,因此流传时延即是 1 × 1 0 3 b i t s 1 × 1 0 8 b = 0.01 m s \frac{1\times10^3bits}{1\times{10^8}b}=0.01ms 1×108b1×103bits=0.01ms。
因此,总耗时即是 0.09 m s × 2 + 999 × 0.08 m s = 80.1 m s 0.09ms\times2+999\times0.08ms=80.1ms 0.09ms×2+999×0.08ms=80.1ms。另外999个分组之以是每个耗时是 0.08 m s 0.08ms 0.08ms是由于不考虑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图5-8 题目解析图 往返时延指的是从发送方发送完数据,到发送方收到来自吸收方的确认总共履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