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载软件平台化项目规模颗粒度选择的一些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10 23:5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汽车进入 SDV 时代后,车载软件研发呈现出开源生态构建、电子架构升级、基础软件尺度化、本土供应链崛起、AI 原生架构普及、云边协同开辟等趋势,这些趋势促使车载软件研发面临新挑衅,如何构建顺应这些变化的平台化架构成为车企与 Tier 1 的战略焦点;同时,在软件平台化项目管理层面,既要创建覆盖全流程的静态尺度体系,又需形成随技术趋势动态迭代的机制,将尺度化底座与敏捷迭代本事联合,才气实现车载软件的高效研发与规模化复用。
作为软件平台化项目来说,软件规模颗粒度是软件平台化立项筹谋时间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对车载软件平台化项目规模的颗粒度评价和选择上,进行了一些探讨思索。
一、汽车车载软件平台化的界说

汽车车载软件平台化是指通过构建一套尺度化、模块化、可复用的软件架构,将车载系统的焦点本事(如操纵系统适配、硬件抽象、通讯协议、基础服务等)进行底层封装,形成可支撑上层应用快速开辟、迭代和跨车型/硬件复用的软件平台。其焦点目的是:

  • 解耦软硬件依靠:通过抽象层屏蔽差别硬件(如芯片、传感器、实行器)的差异,实现“一次开辟,多硬件适配”。
  • 提拔复用服从:将通勤奋能(如导航、娱乐、车控逻辑)封装为可复用的模块或服务,制止重复开辟。
  • 支持快速迭代:上层应用(如座舱APP、ADAS功能)可基于平台独立开辟和更新,无需修改底层架构。
  • 统一尺度与生态:界说统一的接口规范、数据格式和开辟流程,便于第三方开辟者接入,形成软件生态。
示例场景


  • 某车企开辟车载智能座舱平台,底层集成操纵系统(如QNX/Android Automotive)、硬件驱动、车载通讯协议(CAN/LIN/Ethernet)、安全服务等,上层座舱应用(如音乐播放、语音交互、仪表盘显示)均基于该平台开辟,可快速适配差别车型的硬件配置(如差别厂商的显示屏、芯片平台)。
二、软件规模的颗粒度:从系统到模块的分层把控

颗粒度的设计需均衡复用性、开辟服从和维护本钱,通常采用分层架构,从粗到细划分为以下层级:
1. 系统级颗粒度(最粗)



  • 界说:覆盖整车级软件架构,包罗多个子系统(如座舱、主动驾驶、底盘控制)的协同框架。
  • 关键模块

    • 跨域通讯中间件(如车载以太网DDS/ SOME/IP);
    • 系统级安全与功能安全框架(ISO 26262);
    • 整车级OTA升级系统。

  • 适用场景:车企自研或主导的整车级软件平台(如特斯拉中央计算平台、比亚迪DiLink),需整合多个域控制器的本事。
2. 域级颗粒度(中等)



  • 界说:聚焦单个功能域(如智能座舱域、主动驾驶域),封装该域内的通用本事。
  • 关键模块

    • 座舱域:图形渲染引擎、多屏交互框架、音频处置惩罚模块、应用运行环境(如车载Android的HAL层);
    • 主动驾驶域:传感器融合算法框架、路径规划引擎、控制算法接口。

  • 适用场景:供应商提供的域控制器级平台(如华为MDC主动驾驶平台、高通座舱平台),供车企在此基础上开辟上层应用。
3. 模块/组件级颗粒度(最细)



  • 界说:针对详细功能单元(如摄像头驱动、语音识别引擎、导航算法)进行封装,可独立集成和替换。
  • 关键模块

    • 硬件抽象层(HAL)驱动模块(如显示屏驱动、传感器驱动);
    • 算法组件(如FaceID识别算法、语音合成引擎);
    • 工具链组件(如日志系统、调试接口)。

  • 适用场景:第三方供应商提供的可复用组件(如TomTom导航引擎、Nuance语音识别SDK),车企或Tier 1通过集成组件快速构建应用。
三、某立项案例分析

1. 分析案例项目:座舱某款APP的跨平台研发



  • 目的:让同一座舱APP(如音乐播放、车载微信)在差别车载系统(如Android Automotive、QNX)或差别手机端(如Android/iOS)运行。
  • 实现方式

    • 底层适配层:通过中间件或框架(如React Native、Flutter)屏蔽差别操纵系统的API差异;
    • 业务逻辑层:将焦点功能(如账号登录、播放控制)与平台无关代码分离;
    • 界面渲染层:针对差别平台设计适配的UI组件(如车载大屏的触控交互 vs. 手机端的手势操纵)。

2. 该范例项目是否属于平台化项目?



  • 狭义平台化:若仅实现单一APP的跨平台适配(如车载版微信同时支持Android和QNX座舱系统),属于应用级跨平台开辟,颗粒度较细,可视为平台化的局部环节(即“跨平台适配模块”),但不足以称为完备的平台化项目。
  • 广义平台化:若以此为基础构建车载应用开辟平台(如界说一套跨座舱系统的应用开辟尺度、SDK和工具链,支持多个APP复用该框架),则属于平台化的一部门,颗粒度适中。
3. 颗粒度是否合适?需考虑以下因素

维度颗粒度合适的环境颗粒度不合适的环境复用范围多个APP需要跨平台(如同时开辟音乐、导航、社交APP)仅单个APP跨平台,无后续复用需求底层本事包罗通用工具链(如调试、日志、安全模块)仅实现单一APP的适配,无底层本事沉淀生态扩展性支持第三方开辟者接入(如提供跨平台SDK)仅限内部团队使用,无生态规划长期维护本钱平台化架构可降低后续跨平台适配本钱为单个APP定制适配,后续新增平台需重复开辟 结论


  • 若仅开辟单个座舱APP的跨平台版本(如适配手机端和车载系统),颗粒度较细,属于应用级跨平台开辟,可作为平台化的“组件”而非完备平台。
  • 若以此为起点,构建一套支持多APP、多平台、多设备的开辟框架(如统一的UI组件库、跨平台通讯模块、账号体系),则属于平台化的初期阶段,颗粒度适中,可渐渐扩展为座舱域平台的一部门。
    - (留意:这里的结论只是一个通用性的评价参考,各个企业根据自己的企业实际环境会有差别的结论。)
四、平台化颗粒度设计的最佳实践


  • 自顶向下规划,分阶段实施

    • 初期聚焦高频复用场景(如座舱UI框架、跨设备通讯),构建模块级平台;
    • 成熟后扩展至域级平台(如整合座舱域的显示、音频、交互本事);
    • 最终实现整车级平台(跨座舱、主动驾驶、车控域的协同)。

  • 界说清楚的接口与界限

    • 通过抽象类接口协议隔离底层实现(如界说统一的“屏幕渲染接口”,详细由差别平台的GPU驱动实现);
    • 制止平台层与应用层逻辑耦合(如平台层不包罗详细业务规则,仅提供基础本事)。

  • 均衡通用性与定制化

    • 通用本事(如蓝牙毗连、OTA)下沉至平台层;
    • 差异化功能(如特定车型的HMI设计)保留在应用层或通过配置文件实现。

  • 工具链与文档支持

    • 提供跨平台开辟工具(如集成开辟环境、调试器、性能分析工具);
    • 编写详细的平台接口文档和最佳实践指南,降低开辟者接入本钱。

总结

车载软件平台化的颗粒度需根据业务目的灵活设计:


  • 小颗粒度(模块/组件)恰当快速复用单一本事(如跨平台UI框架);
  • 中颗粒度(域级平台)恰当整合特定范畴的通用本事(如智能座舱平台);
  • 大颗粒度(整车级平台)恰当车企构建技术壁垒,但开辟周期长、复杂度高。
    总的来说,平台化软件的颗粒度是否合适取决于是否具备长期复用和生态扩展的潜力,企业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和发展战略来进行评价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登录参与点评抽奖,加入IT实名职场社区
去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