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come VS. Output:研发效能提拔中,谁会更胜一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963|帖子 963|积分 2889

2007 年,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的联合首创人 Marc Andreessen 在博客 The Pmarca Guide to Startups 中提出 「Product/Market Fit」 ,他写道, 「这意味着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拥有能够满意该市场的产物。」
   Product/market fit means being in a good market with a product that can satisfy that market.
—— The Pmarca Guide to Startups

  

聚焦到产物研发环节,验证 PMF(即 Product/Market Fit)要求研发团队在找准市场定位的同时,根据市场和需求的变化实时调整战略,为用户创造价值,并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这也是敏捷开辟的基本焦点。
理想情况下,敏捷团队的产物负责人(PO)、Scrum Master 和开辟团队各司其职,在价值优先、增量构建和紧密协作中,持续交付可工作的软件,逐步验证市场价值和贸易价值。
而实际情况往往是,需求源源不断地涌入,产物和开辟团队迷失在所谓的「用户需求」和「用户反馈」当中,抓不住真正的「价值浮板」。终极,结果导向的「敏捷开辟」沦陷为产出导向的「快速开辟」,并落下「中华故乡敏捷」的恶名。

01 结果导向 VS. 产出导向

敏捷开辟以结果导向(Outcome Oriented) 为内核,夸大价值交付,以优先级排序、产物待办列表等最佳实践保障敏捷团队专注于用户价值创
产出导向(Output Oriented) 的快速开辟则专注于消除技术风险和快速上线功能。在紧迫的迭代周期内,研发团队追求高效率、高速度和高质量的功能实现,却可能忽视产物价值的市场验证。
研发过程过分夸大速度和质量(实际中质量可能无法得到绝对保证),而忽略价值,等同于在无限的功能上线和堆叠中「隔靴搔痒」;若无法直击痛点,为用户提供真正的办理方案,无论开辟速度有多快,产物都会被市场淘汰。
另一方面,如果过度关注用户价值而弃质量和效率于掉臂,在风云难测的市场和外部环境中,产物也会因此口碑下滑、错失东风,而被市场抛下。
只有在迭代循环中,结合产物生命周期目的,平衡好价值交付和产出效率,兼顾产物价值、技术价值和用户价值的创造,才有可能小步快跑地验证 PMF。
02 研发三大价值

敏捷开辟主张产物负责人要与研发团队一起商讨功能明细,为高产物价值的待服务项评定优先序次和工作量,再结合团队容量制成产物待办列表和迭代待办列表。
那么,实践中的「三大价值」应该如何衡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曹旭辉

金牌会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