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的下一站:可观测性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987|帖子 987|积分 2961




APM 一贯以来一直是应用性能监控中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开发者和运维人员通过 APM 收罗的数据,找出性能瓶颈,办理问题,提高用户体验。APM 的核心目标就是确保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用性。


然而,单一的 APM 工具往往只能提供有限的信息,例如 CPU 使用率、内存使用环境等。在复杂系统面前,仅基于这些割裂的数据指标,开发和运维很难判定出全面的运行状态。


随着 5G、云盘算、微服务等技能的广泛应用,企业所面临的 IT 运维环境越来越复杂,需要运维的系统不仅数量多,而且网络架构复杂、基础设施多样。除了 APM 之外,陆续又加入了日志监控、NPM 等工具。然而,这些“监控”大多都是分裂的。


不同的监控工具各自为营,可能是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套监控工具,可能是一个项目中的日志平台、APM 平台单独运行。固然收罗到了应用系统中的大量数据,但数据无法互通,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


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下,企业需要一种可以大概一体化完成应用系统性能监控的本领。这就是 APM 进化的下一个阶段:可观测性。


2022 年,Gartner 将其 APM 魔力象限陈诉更新为 APM 及可观测性魔力象限,并将可观测性列为 2023 年十大战略技能趋势,对可观测性技能发展前景寄予厚望。


可观测性在传统的监控数据的基础上,还引入了日志、追踪、变乱等更丰富的信息。通过打通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应用程序的运行状态,找出问题的根源,乃至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即是从APM办理“已知系统的未知问题”到可观测性办理“未知的未知”的进化。


那么,怎样实现可观测性呢?这个过程可以抽象为三个最核心的步骤:



1
全量数据收罗,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数据、日志、追踪、变乱等;



2
打破数据孤岛,整合全量数据,举行关联分析;



3
以直观、便捷的形式呈现观测的结果,资助开发、运维快速判定问题地点。




基调听云全新推出的基调观云智能可观测性平台,首次引入了强大的数据湖仓和轻应用架构,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数据探索和系统观测体验,达成了可观测性本领的跃迁。
基调观云平台引入了全新的数据湖仓作为可观测性的数据底座,以低成本高性能的统一数据存储框架为所有的可观测性信号数据提供治理、存储和查询本领,并在架构上实现了存算分离和高可用。


对应可观测性建设过程的数据收罗、数据分析、数据呈现三个阶段,观云智能可观测性平台提供了 UniAgent、轻应用平台与多维探索等全新的本领。


全新 UniAgent 技能,支持对可观测性十大信号数据举行全量收罗。仅需在主机上部署一个 UniAgent,无需区分开发语言,就可以主动实现主机、应用程序、组件、服务、数据库等监控对象的性能指标的收罗,并全面支持云原生环境和 Kubernetes、Docker 和 ContainerD 容器化环境,无需手动设置。


轻应用平台基于低代码平台构建,通过统一查询语言 NBQL 和开放式 API,即可从数据湖仓中获取所有可观测性标准的数据,并支持整合其他厂商和平台的数据。所有轻应用统一从数据湖仓中获取数据,涵盖了 APM、NPM、日志分析、行为分析、RUM、BPC 等各种监控工具的数据,确保打破数据孤岛,以全量数据构建应用系统最正确的运行状态。


通过基调观云平台的“多维探索”本领,用户可以对数据湖仓中的可观测性数据举行深入挖掘和无边界的自由探索,从简单的故障表象开始,仅需简单的框选、点击等操作,即可完成数据的分析与直观展示。资助运维人员举行反复的迭代探索,快速发现和定位可能的根因,直至故障的根因,支撑精准决策与问题办理。






安全性与可观测性融合在环球逐渐形成了一种明确的趋势。摩根士丹利在其《安全分析和可观测性》一文中指出,国外的公司如 DataDog 在上市后,其新增功能的 70% 都与安全性有关。这是因为在建设可观测性时,网络了系统的各个方面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系统的故障,也可以分析系统是否遭受了入侵。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使用可观测性网络的数据举行安全性的建设,而不需要像传统的安全工具那样,针对安全场景再次网络数据。


安云ASPM基于观云智能可观测性平台现有的 UniAgent 的可观测性数据,随时可一键开启代码级及时运行态安全本领,不再需要单独为安全性能再部署一整套数据收罗的 Agent。安全部门今后不再需要面对 Agent 部署、降级、卸载等沟通摩擦,即可轻松规模化引入安全本领。


安云ASPM 是一个应用安全观测与管理平台,基于可观测性数据,资助企业辨认攻击行为并告警、检测漏洞、防范木马、溯源攻击,与流量层、主机层安全产品形成互补,具备告警及时、误报漏报低的特点,并支持运行态入侵告警,全方位保障企业应用安全。


基于全面的可观测性数据,共同安云内置的强大安全检测引擎,实现了强大的威胁感知、安全分析与运行态漏洞检测本领。


此前,基调听云 CEO 陈靖华在媒体采访中表现,可观测性现在正处于炒作高峰期,这个时间段整个产品的形态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标准的确立,其总体的发展方向是非常确定的,经过未来的 2-5 年的迭代,可观测性产品的形态会更加明确,本领也将更加成熟。


Gartner 预测,2024 年将有 30% 的企业会通过可观测技能来提升数字化业务的运行性能。到 2026 年,将会有 70% 成功实现可观测性运用的组织机构,资助目标业务或IT流程创建竞争上风。届时,成功落地了可观测性本领的企业,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慢吞云雾缓吐愁

金牌会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