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从市场经济的三大主体,简析中国共享软件的市场发展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1636|帖子 1636|积分 491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共享软件是以“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销售的享有版权的软件。根据共享软件作者的授权,用户可以从各种渠道免费得到它的拷贝,也可以自由传播它。用户总是可以先使用或试用共享软件,认为满意后再向作者付费;如果你认为它不值得你费钱买,可以停止使用。
目前国内共享软件的现状简单概括为:优秀产物多,但产物的商品化少;软件使用者多,但真正付费注册者极少;开发人员多,但强力上风组合少。究竟上中国的共享软件正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方面开发者看不到短期现实优点,另一方面大家又极其看好它的发展前景。那么在看过报纸杂志上,众多从技能层面和应用层面上分析共享软件的文章之后,我们有须要从经济学的层面上,对其做些深入细节的研究。
而共享软件作为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同时收取一定费用,它自己就是一项特殊的商品。首先,它具备了一定的使用代价,同时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倾注了他自身的无差别的劳动,更紧张的是,共享软件,它不仅是为开发者自己所使用,它的诞生自己就赋予了它基于一样平常盘算机使用者需要的使用代价,它具备流通和交换的天赋条件,因此共享软件,一定是一件商品。而说它特殊,是由于共享软件,作为在盘算机和网络兴起之后,才被认可的一种软件形式,它自己是一段特殊的代码,并没有具体固定的形状,甚至在流通过程中,网络负担了紧张脚色,很多场所是没有物化载体的。正由于这些特殊性,共享软件的商品性质每每会被使用者(即消费者)所忽视。
但是我们既然认识到它的商品特质,那么我们从市场经济的三大主体的不同地位来对共享软件加以考量,应该能对共享软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举行一些分析。
在对三大主体分析之前,我们先考察共享软件的市场经济环境。之所以我们把前提设定为市场经济,是由于,共享软件“先使用后付费”的特殊销售方式。如许的销售方式,给了消费者几乎无穷的选择权,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网络上具备某一功能的共享软件每每多如牛毛。为数众多的具备雷同或相似功能的共享软件,在网络是比拼的是,提供的主要功能能的稳定性,附加功能的超值性,软件升级是否及时,以及注册费用的多少等条件。共享软件之间的竞争在网络上的表现几乎靠近理想化的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更何况,软件的开发者对软件的开发、升级和相关投入有完全的自主权,使用网络每每也能相对合理的调用资源配置(这里主要是指技能层面的资源),因此我们说,共享软件的环境是市场经济的环境。
作为市场经济的三大主体之首的“消费者”,在共享软件面前有着得天独厚的上风。专用上风主要泉源于“先用后买”的特殊性。所以,共享软件要发展首先得博得消费者的认可。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关系中,他主要关心的是商品的效能。由于消费者行为的目标是效用的最大化。因此,共享软件能不能在功能上满足消费者,成为至关紧张的因素。网络上能用实现“软开关光驱”即不需按光驱按键,使用键盘或鼠标的软件是很多的,但是每每一些软件能开,却不能关——包罗WINDOWS自带的开关也是这个毛病,因此并不为消费者认可。而网络上流传着一款及其小的文件,它不仅能使用自定义的键盘操作来控制光驱开关,而且它支持多个光驱——要知道如今用两个以上光驱的网民大有人在,同时支持简单的光驱播放和光盘测试等功能。这款小软件的乐成就在于它能很好的把握了消费者对效用的追求核心。软件的界面或附加功能再花哨都不能替代它的核心功能,由于这个才是共享软件最为商品使用代价的最最核心的代价表现,也是消费者对某个共享软件认可的主要考量标准。
在消费者消费过程中,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都对商品的销量或说生产者的收益起到了至关紧张的作用。当我们在这个特定的关系中,无法影响到消费者收入的情况下,那么共享软件的价格就成为了一个可以加以调控的紧张“开关”。我们注意到,国内共享软件注册价格的主要区间在:¥9.90元-49.90元之间。网络上有很多人评价说中国的共享软件太廉价,看看国外的,一样平常都能达到:US$19.90-49.90之间。但在评估这个差别的同时,我们应当注意到:中外收入差别的客观存在。在抛开人均GDP等绝对值外,我们国内的恩格尔系数高达0.5,较之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也是那些网络批评喜欢对比引用的国家)0.2以下的恩格尔系数,我们就能充实明白国内网民是如何省吃俭用在“支持”我们国内的共享软件了。基于目前我们国内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应该认识到,目前的共享软件的注册费用不是太低,而是还太高!,只有把价格下降到一个合理的区间之内,才能让消费者乐意接受这件商品。想想国内不少工薪阶层在勒紧裤腰之后,拿了钱给子女上大学,好不容易省下钱买了电脑,他们还乐意东出30元,西出30元么?因此降价是促进中国共享软件的最有效手段。
接着考察生产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行为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作为已经付出大量辛劳劳动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要在软件流通的过程中得到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回到共享软件“先用后买”的特性上来我们就发现,作为生产者的步伐员,在这个关系上显然很被动。那么利润是总收益减去总本钱得来的。我们可以先考量本钱,由于本钱是生产者能最为直接控制的一环。软件作为商品,它的本钱主要包罗三个方面:第不停接开发本钱——即步伐员直接用于软件开发商的本钱,包罗人力和物力;第二是软件流通传播的本钱,无论是制作成光盘照旧放置在网络上供人下载都会有相应的本钱产生(网络下载会涉及服务器空间租用和上网费用等);第三是销售环节的本钱,即如何收回注册费用所产生的本钱。
那么作为第一项直接开发本钱由于每每和产物的核心性能成正比,它的控制取决于开发者对与这个产物的市场定位的认知度,我们姑且当作是一个不变量。而第二项流通本钱,由于目前的共享软件很多是在网络上传播。这种特殊的流通形式已经把开发者所需要负担的本钱降低到极其低廉的程度了。当然为了得到更好的流通开发者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方式方法。最廉价的是将产物放入公众站点,其次可以租用空间,再次可建立完全独立的服务器,末了可以选择一定规模ICP联合销售甚至制作成光盘在现实世界中销售。这些不同层次的流通方式,所产生的本钱是递进的,当然所能达到的销售成果也是递进的。但同样实用于一样平常市场经济的规律:这种递进随着边际本钱投入的增加,边际效益却是递减的。因此合理预计产物的市场保有量才能最合理的选择流通方式,否则若不是不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就是会产生本钱投入浪费。其实这个流通环节,我们可以看作是商品的生产的一个环节。由于虽然软件的开发自己是一段特殊代码,但软件的最直接载体却是它的副本形式。因此生产软件的副本的规模就可以看作这个产物的生产规模。因此上文所述的不同形式的流通本钱投人方式,我们就完全可以运用规模经济的理论举行评估,当然结论也同样是上文的:在边际本钱投入和边际效益产出的递减曲线中,合理的选择区间。末了作为第三项的销售回笼的本钱,其实一样照旧规模效益的问题。由于作为生产者的步伐员自己不能有效的把握金融资金回笼工具,光靠邮局汇款的结果可向而知,只有在诸多步伐员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共享软件注册费回笼中央,才能大大降低这个环节的本钱。我们很高兴看见中国的共享软件已经开始向这个方面举行了努力。包罗“中国共享软件注册中央”在内的一些民间构造已经建立,并携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国的共享软件开始做出贡献。
末了我们在看一下作为市场经济三大主体中的政府在共享软件发展上的作用。其实政府虽然不是生产者,但是它作为这层关系中最强有力的一方,完全可以在共享软件的发展上大展手脚。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首先是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制度。作为共享软件,它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康健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这个是政府首要的工作,也是对共享软件发展的根本保护。其次政府的工作应该是限制把持促进市场竞争。我们看到国外对处于把持地位的软件大鳄经常提起反托拉斯诉讼,而我们中国在这个方面还不健全,但是共享软件的发展需要的就是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虽然国内有优秀的步伐员和他们的作品,但是没有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好的软件都会夭折——如许的现象在软件界比比皆是。再次政府需要提供和保障社会公共资源。作为软件界的公共资源不仅是网络等硬件环境,还应该包罗前文提到的金融资金回笼和程度代码共享等软件或增值的环境。政府适当开展共享软件发展的交换促进活动,即能有效的把散落各地的步伐员集中起来,形成开发上的规模上风,也能有指导的提供包罗金融领域的第三方相助,来形成其他环节上的规模效应,降低本钱进步利润,从而促进共享软件的发展。末了政府可以运用调控宏观经济的方式,来保障经济的安稳运行。譬如政府有筹划的大规模采购国内共享软件(国外已经有诸多乐成先例)。或出台软件发展目标指导意见的白皮书,来下调中国共享软件康健的发展。
总之,我们在讨论了诸多共享软件开发的技能层的因素之后,我们也应该对它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在经济学上举行深入研究。本文仅仅从市场经济的三大主题来开端表达作者的意见,只是起一个抛砖引玉之功。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用多少眼泪才能让你相信

论坛元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