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清醒的程序员之成为少数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784|帖子 784|积分 2367

阅读时长约10分钟,统计2604个字。
这是一篇插队的文章。
本来我是有备稿,准备在下周一的时候发布,结果就在上周二,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让我产生很多启发,我在这里把它分享给你,希望对你也有所启发。
周二下午,有位老兄加我微信,备注来自博客。这也不足为奇,最近更新比较频繁,加了很多人。这位老兄一上来先是肯定了我的文章,随后指出了文中的错误。坦率地讲,自从复活博客之后,这还是第一位指出我错误的朋友,一下子我就来了兴趣。
在本系列文集的《序》中,我原文是这样写的:
我一直奉行一句话:“有道无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则止于术”。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而且很好理解。
他指出《道德经》里其实没有这句话。但是呢,本着对读者负责的态度,我在写文章的时候确实去查了一下。程序员这个职业大家都懂,比较较真,至少我是这样的。于是我就找到了一些依据,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但很快便发现事实其实不是这样,这位老兄所言非虚,我引的这句话确实并不出自《道德经》。所以,我要在这里向所有读过我上篇文章的朋友道个歉。澄清一下:“有道无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则止于术”,尽管这句话有几分道理,但真的不是《道德经》原文。
好了,故事就到这里结束了。说到这,大家应该也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把这篇文章拿来插队。一方面趁热打铁,有错误及时声明,另一方面这个故事对我有新的启发。
这位老兄,名为张鸿羽。稍加细聊后,我得知鸿羽兄是有背过原文的,而我没有。我只是看到大部分都这样说,便信以为真,然后也跟着这样说。显然,我成为了大多数人中的一份子。而鸿羽兄是少数派中的一份子。有时候,真理真的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回想过去几年的工作历程,特别是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我做的很多工作都是“探索型”的。所谓“探索型”,就是对新技术,或者说是公司的研发部门未曾使用过的技术进行尝试摸索。当然,尝试新技术之前,要能发现新技术。而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总会伴随着官方的宣传,以及一些支持它、拥护它的人高声叫好。但只有真正尝试过,特别是用新技术来实现较为复杂系统的时候,才会知道这项新技术到底优势在哪,劣势又在哪。
诚然,如果让我来总结我尝试新技术、新框架的经验,我会说:大部分新技术或是框架确实弥补了已有框架的不足,但其弥补的程度往往并不是质变的,只是小步优化。甚至有些新兴技术在弥补的同时,还引入了其它的问题。这对于使用它的开发者来说,的确是个坏消息。
但话说回来,没尝试用过,又怎能知道答案呢?技术的发展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坎,有时候走一步还退两步的呀。
这或许就是我等软件开发者的宿命,对于现存的技术框架,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不满意,觉得用着不顺手。期盼着某一天,某个技术大佬,或者团体,发明了一种新的框架,甚至是新的编程语言。或是直接起义,自己创造一款新的技术框架,能真正地解决那些令我们不满的问题,让软件开发编程成为真正的享受。
但现实是,很多新的技术框架的诞生,都伴随着类似的口号。也总会有勇敢的开发者尝鲜,也总会经历被坑,然后不断填坑的过程。而这些敢于尝鲜的开发者,就是那些最终会成为“少数派”的人。他们知道在各种美好的宣传背后,隐藏着多深的坑。对于这些坑,又该用什么方法去填。
“少数派”或许才是那些头脑最清醒的那一小撮人群。
但是,成为“少数派”不仅意味着失败的尝试,还有大多数人的不理解。甚至更严重一些,就是诋毁,百口莫辩。这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和与时间做朋友的勇气以及态度。
不过,我为什么鼓励程序员要做“少数派”,而不是成为“大多数”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由行业特征决定的。我相信程序员大多都活跃在互联网行业,这个行业是赢家通吃的指数型结构。有点类似财富分配,大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而且无论如何数学建模,或是提高那些穷人的初始资金,最终推演的结局依然如此。
如今,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所谓“互联网大厂”无非就是那几家,而剩下的呢?数字上远远超过我们熟知的那些大厂,但拥有的财富值却位于指数图表中的长尾之中。这就是指数型的行业的特征,也是程序员这个群体的特征。
如果大家有查相关的数据,可以发现优秀程序员的工作效率往往是普通程序员的好几倍,尽管薪水上的差距不是这样。而大多数都是普通程序员,优秀程序员只属于“少数派”。优秀程序员,拿到需求,会做足够的分析,到了动手的时候,则像个流水线的工人;普通程序员,拿到需求就想赶快动手,面临的有可能是回炉重造。优秀程序员,会充分考虑到使用场景,采用防御式编程来规避可能带来的缺陷;普通程序员,想的只是实现需求,把程序健壮性扔给测试人员。优秀程序员,会考虑代码的可读性,为代码添加合适的注释、每个方法或函数的功能单一、清晰;普通程序员,急于求成,不注重代码规范,导致日后维护困难……
但是,追求效率和追求质量,大多数公司都会选择前者。但做多和做好,结果往往相差甚远。
大部分人倾向于做多、扩张、追求规模化。但殊不知做大的后果往往是成本的上升,利润却不一定变高。但做好却不一样,它追求的是平衡收支,而不是盲目追求利润。更好的做法其实是在做好之前,不要做大。要相信好产品,自然会带来口碑。过分追求大规模,反倒会使高利润远去。而把事情做好的心态,看似发展得慢,实则是条捷径。
回顾我创作的历程,之前的我总想着多写,多写就是扩张,意味着规模。但这种心态往往做不出好书,因为这是效率当先,质量次之的做法。但我身边也有的人,创作很用心,不着急让书早日面试,很认真地创作,比我的速度慢一些。这便是把事情做好的心态。你猜结果如何?人家一年十几万的稿酬,我却只有可怜的几万块。
所以,上面那套理论并不是我胡乱写的,或是从哪本书里看到,就抄过来的。而是真的付出了血和泪,总结出的道理。在此,我劝你做个“清醒”的人。追求效率没错,一旦做得过火,则会适得其反。
另一方面,如果只想成为大多数,可不可以呢?当然也可以,只不过互联网行业或许不再适合。那些符合正态分布的行业才是想成为大多数的那类人的理想去处。
比如,餐饮行业。现在,大家可以想一想,有没有那家餐馆,或是哪个餐饮品牌,能做到赢家通吃?似乎没有,如果也去查这方面的数据,就会发现餐饮行业其实并不是指数分布,而是呈正态分布的。只要能做到普通中位数的水平,就OK了。
真正的高手一般都是“少数派”。他们不仅能力拔群,思考问题时的方法、对世界的认知和一般人都有区别。若要成为软件开发工程师中的“高手”,必须成为“少数派”,成为战场上的传说。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大连全瓷种植牙齿制作中心

金牌会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标签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