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Email
论坛
潜水/灌水快乐,沉淀知识,认识更多同行。
ToB圈子
加入IT圈,遇到更多同好之人。
朋友圈
看朋友圈动态,了解ToB世界。
ToB门户
了解全球最新的ToB事件
博客
Blog
排行榜
Ranklist
文库
业界最专业的IT文库,上传资料也可以赚钱
下载
分享
Share
导读
Guide
相册
Album
记录
Doing
帖子
本版
文章
帖子
ToB圈子
用户
免费入驻
产品入驻
解决方案入驻
公司入驻
案例入驻
登录
·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账号登录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用户名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首页
找靠谱产品
找解决方案
找靠谱公司
找案例
找对的人
专家智库
悬赏任务
圈子
SAAS
IT评测·应用市场-qidao123.com技术社区
»
论坛
›
软件与程序人生
›
程序人生
›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万有斥力
论坛元老
|
2023-10-2 19: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楼主
主题
1664
|
帖子
1664
|
积分
4992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何谓知行
王阳明谈到的知行合一的知并不是一件事情,一个道理我知道,明白了。比如,我“知道”玩游戏要笑着玩,看书要认真看等等浅显的理解为知识、认知的意思。这里的知仍是行的范畴,并不是真知。那什么是真知呢?阳明说: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见父时的孝,见兄时的梯,见孺子入井时的恻隐,就是良知的主意。从这段话可知,阳明想要表达的知,是一种很自然的知,一种本心的知,由我们的
本心或后天的行转化的一种本能
,见到
美色就会喜欢上它,闻到恶臭就会厌恶上它。见到美色就会立刻喜欢上美色,不是见到美色后还要思考一下,是喜欢还是厌恶。见到美色,属于知,喜欢上美色,属于行。见到美色和喜欢上美色中间没有间隔,不需要思考。是我们一种本能的反应。生活中常见的手感,音感,分寸等等就是一种真知。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我们思想本能的一部分,这种深及本心的知,就是心学真正要表达的知。而行,则是这种知,或叫真知,自然展开成为人的行为的过程。
如何知行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
我们遵照内心的真知,转化为本能的真知去行事,这种知就会愈加增强,知的灵明觉知也会更加精明,所以说“行是知的功夫”。比如当年父母告诫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人的道理等等。因为我们并未真实体验过,经历过,这种知并未转化为我们内心本能的一部分,所以这种知是不可能真知,也不是我们真正体会到的知,依靠外界的灌输是无法达到真知,所以这种知也不会让我们本能的去行,最浅显的例子就是我们考试前背住了考题知识,考试完一段时间之后依然他是他,我是我,再次遇到,还是不能本能的反应去行。所以这种的知是无法指导我们的行。从而也就无法让我们真知。想要真正的知行,必须是一种相互转换的过程,行是依靠真知自然而然而完成,而这种行反过来又会不断地增强我们的知。比如,游泳,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如何游泳这种知,在我们下水时,我们会寻找之前的相似的知来行,本能的让我们摆动胳膊,伸腿。而当我们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实践,亲身体验之后,游泳的这种知成为的我们内心本能的一部分之后,再次下水,我们自然而然的按照这种游泳的真知去行。是不需要我们思考怎么伸腿摆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反过来会不断增强我们的知,扩展我们的知。知行一定是一种相互的关系,你影响我,我影响你。彼此的结构不断地在变化。知行合一。
致良知
在我们行事做事的过程中,如何去保证是正确的,产生的知行是善的,一个想法生发出来,这种的行是好是坏,依靠什么。依靠自己与生俱来的内心的良知,这种良知是我们内心自然而然产生的,不需要向外去求取,来源于我们的本心,在本心上去求,我们只需要逐渐增强这种内心的良知本能,而不是逐渐使其蒙蔽昏睡。如果不按照内心自然产生的良知去行事,良知的地位就削弱了,良知的觉知也就昏迷了。我们不断地去压低去掩盖这种内心善的本能想法,那么这种本心的良知善就会处于昏睡状态,而另一种非本能非善的知逐渐占据主导,此时的行就会偏离。比如,自己有不当的想法或意念,或正在沉溺游戏,此时内心良知觉其不当,当即去终止这些不当的想法、行为,这就是恢复良知或达到良知。
遵照良知的命令行事,一是能保证行为的绝对正确(因为良知即是天理);一是能涵养良知,使良知的主宰地位和觉知能力得到增强。
良知在每个当下,都能知道我们该做什么。我们在不知所措时,只要内省,倾听良知,良知会有主意。多静下心来,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内心,做着舒服安心。
唐君毅又说:“你不能问我什么是你该做的,因为你该做的,你自己是知道的。只要你反省,你有许多认为该做而未做的,呈现于你自己之前。问题只在你去做,你不须再问什么是你该做的。”
良知的命令,就是我们该做的。所以我们该做什么,我们的良知是自知的。关键在于,我们要听从命令去做。只有我们按照这种源于本心的良知去做,这种良知才会不断地增强,反过来也会不断地增强我们正确的行。
王阳明在《传习录.答欧阳崇一》中说:
"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谓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酬酢二字的引申义是应付,酬酢万变就是应付万变,就是应事接物。在应事接物当中,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就是致良知。
在应事接物中致良知,就是所谓的事上磨练。</p>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返回列表
快速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发新帖
回复
万有斥力
论坛元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楼主热帖
MyBatis-Plus入门教程及基本API使用案 ...
几个函数的使用例子:更新VBRK-XBLNR, ...
EFCore 动态拼接查询条件(表达式树方式 ...
深度理解 C# 中的 for 和 foreach ...
OpenJDK和OracleJDK的区别说明
阿里巴巴Java开发手册(全册四版) ...
Excel 制作可视化看板的思路及操作 ...
.net 发邮件的小工具,包含json,环境 ...
2022年混过的那些SAP项目
MySQL分区表对NULL值的处理
标签云
AI
运维
CIO
存储
服务器
浏览过的版块
网络安全
人工智能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