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P协议简介
IP指网际互连协议,Internet Protocol的缩写,是TCP/IP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设计IP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一是解决互联网题目,实现大规模、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二是分割顶层网络应用和底层网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立发展。根据端到端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努力而为的数据包传输服务
IP工作原理
目前,电视节目直播信号选择通过IP传输方式来实现,主要是依赖通信运营商的网络。直播信号经过发送端编码设备编码后形成能在通信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并附加了接收端在通信网络中所对应的唯一IP地点,当数据流到达接收端,再通过解码设备解码天生所需的视音频信号。IP编解码设备接入通信网络的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接入网络的方式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既能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WiFi接入,又可以使用移动数据4G网络接入。可以说,只要有网络覆盖,就能实现电视节目直播信号的IP传输。
IP传输系统具有布局简朴、安全高效以及传输本钱低等特点,既能很好地作为传统电视直播信号传输方式的补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低落节目制作的本钱。同时,在我国通信技术不绝发展、通信底子办法不绝美满的背景下,电视直播信号基于IP网络的传输技术也会越来越成熟和美满。,
IP主要内容
IP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IP编址方案、分组封装格式及分组转发规则。
IP分组的转发规则
路由器仅根据网络地点举行转发。当IP数据包经由路由器转发时,如果目的网络与本地路由器直接相连,则直接将数据包交付给目的主机,这称为直接交付;否则,路由器通过路由表查找路由信息,并将数据包转交给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这称为间接交付。路由器在间接交付中,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目的网络的路由,则把数据包传送给路由表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如果没有路由,但路由表中有一个默认路由,则把数据包传送给指明的默认路由器;如果两者都没有,则抛弃数据包并陈诉错误。
IP分片
一个IP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可能必要经过多个不同的物理网络。由于各种网络的数据帧都有一个最大传输单位(MTU)的限制,如以太网帧的MTU是1500;因此,当路由器在转发IP包时,如果数据包的大小超过了出口链路的最大传输单位时,则会将该IP分组分解成很多充足小的片段,以便能够在目的链路上举行传输。这些IP分片重新封装一个IP包独立传输,并在到达目的主机时才会被重组起来。
IP分组布局
一个IP分组由首部和数据两部分构成。首部的前20字节是所有IP分组必须具有的,也称固定首部。在首部固定部分的背面是一些可选字段,其长度是可变的。
IP地点管理
倘若不能对IP地点举行有效管理,可能会造成低落了网络可用性与服务质量,严重甚至会导致网络崩溃。
以下是之中主要的IP地点管理模式:
手工管理模式
网络管理职员对Excel表格或地点登记簿举行维护是使用 手工维护,对某IP地点是不是能有效使用举行查询验证使借助简朴PING下令,当对IP举行新分配之后,对Excel表格或地点登记簿必要举行更新运用手工方式。运用手工方式在接入端对静态IP地点举行设置,这就是传统手工管理IP模式。
DHCP分配IP地点的管理模式
DHCP动态分配IP地点的模式的出现是由于信息系统规模是在变大,对于实际业务必要,手工分配 IP地点的模式已经满足不了了。如许的方式会给网络带来下面一些题目:
1)对IP地点举行随机分配使用DHCP分配的管理模式,各位工作职员使用电脑指定单一IP地点,实现不了相关部门分配、绑定IP/MAC地点和审计等措施的要求;
2)使用过高CPU与系统挂断的情况,或用户的数目会大增,DHCP请求过高这些情况是由于使用了非专用DHCP服务器最终造成出现不实时的响应与出现中断服务的现象;
3)不能自动释放租约到期的IP地点;无法自动清除记载 IP辩论的表格,这是由于一些网络设备的硬件的设置的规定;
4)对传统DHCP功能而言缺乏外来用户授权与认证安全机制,如许一来,对MAC地点举行恶意伪造的行为是不能做到阻止,也就会用尽IP地点;
5)对网络管理员而言,网络扩容工程的过程比力繁杂琐碎;
6)准确定位非法接入设备的大量检索工作量也是存在这种管理模式;
7)安全性能低,很容易被攻击
通过交换机管理IP 地点模式
在局域网内,使用的方式是创新的,借助交换机内部集成的安全特性对IP地点举行有效管理的模式。只是按照安全措施来自认证(如IEEE802.1x)与访问控制列表对于前文提及的来自网络第2层即数据链路层的安全攻击(DHCP服务器欺骗 攻击、IP/MAC地点欺骗、MAC地点的泛滥攻击等等)是不能起到阻止的。,
IP地点的分配
TCP/IP协议必要针对不同的网络举行不同的设置,且每个节点一般必要一个“IP地点”、一个“子网掩码”、一个“默认网关”。不外,可以通过动态主机设置协议(DHCP),给客户端自动分配一个IP地点,制止了堕落,也简化了TCP/IP协议的设置。
IP地点现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分配。
InterNIC:负责美国及其他地区;
ENIC:负责欧洲地区;
APNIC(Asia Pa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我国用户可向APNIC申请(要缴费)
PS:1998年,APNIC的总部从东京搬迁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负责A类IP地点分配的机构是ENIC
负责北美B类IP地点分配的机构是InterNIC
负责亚太B类IP地点分配的机构是APNIC
IP传递方式
在传送IP信息包时,一定会指明源地点与目的地点。源地点固然只有一个,但是目的地点却可能代表单一或多部设备。根据目的地点的不同,区分为3种传送方式:单点传送、广播传送以及多点传送。
单点传送
单点传送是一对一的传递模式。在此模式下,源端所发出的IP信息包,其IP报头中的目的地点代表单一目的设备,因此只有该目的设备能收到此IP信息包。在互联网上传送的信息包,绝大多数都是单点传送的IP信息包。
广播传送
广播传送是一对多的传递方式。在此方式下,源设备所发出的IP信息包,其IP报头中的目的地点代表某一网络,而非单一设备,因此该网络内的所有设备都能收到、并处理此类IP广播信息包。由于此特性,广播信息包必须小心使用,否则稍有不慎,便会波及该网络内的全部设备。
多点传送
多点传送是一种介于单点传送与广播传送之间的传送方式模式。多点传送也是属于一对多的传送方式,但是它与广播传送有很大的不同。广播传送肯定会传送至某一个网络内的所有设备,但是多点传送却可以将信息包传送给一群指定的设备。即多点传送的IP信息包,其IP报头中的目的地点代表的是一群选定的设备。凡是属于这一群的设备都可收到此多点传送信息包。
设置多点传送方式的原因是:假设我们要必须传送一份数据给网络上10部指定的设备。如果使用单点传送的方式,必须重复实行10次传送的操作才能告竣目的,不仅没有服从,且浪费网络带宽。如果使用广播传送的方式,则指定网络中的所有(例如20部)计算机都会收到、且必须处理这些广播传送信息包,换言之,将影响到其他不相干的计算机。这时间,如果使用多点传送,便能制止单点传送与广播传送的题目。
多点传送非常适合传送一些即时共享的信息给一群用户,例如传送即时股价、多媒体影音信息等。不外,固然在同一个网络内举行多点传送没有技术上的题目,但如果要通过互联网,则沿途的路由器必须都支持相关的协议才行,这也是多点传送所面对的瓶颈。,
IP提供服务
IP所提供的服务大抵可归纳为两类:
●IP信息包的传送。
●IP信息包的分割与重组。
IP信息包传送
IP是网络之间信息传送的协议,可将IP信息包从源设备(例如用户的计算机)传送到目的设备(例如某部门的www服务器)。为了达到如许的目的,IP必须依赖IP地点与IP路由器两种机制来实现。
IP地点
IP规定网络上所有的设备都必须有一个独一无二的IP地点,就好比是邮件上都必须注明收件人地点,邮递员才能将邮件送到。同理,每个IP信息包都必须包含有目的设备的IP地点,信息包才可以正确地送到目的地。同一设备不可以拥有多个IP地点,所有使用IP的网络设备至少有一个唯一的IP地点。
IP路由
互联网是由许多个网络连接所形成的大型网络。如果要在互联网中传送IP信息包,除了确保网络上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点之外,网络之间还必须有传送的机制,才能将IP信息包通过一个个的网络传送到目的地。此种传送机制称为IP路由。
各个网络通过路由器相互连接。路由器的功能是为IP信息包选择传送的路径。换言之,必须依赖沿途各路由器的通力合作,才能将IP信息包送到目的地。在IP路由的过程中,由路由器负责选择路径,IP信息包则是被传送的对象。
IP地点与IP路由是IP信息包传送的底子。别的,IP信息包传送时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特性,纵然用非连接式的传送方式。非连接式的传送方式是指IP信息包传送时,源设备与目的设备双方不必事先连接,即可将IP信息包送达。即源设备完全不用理会目的设备,而只是单纯地将IP信息包逐一送出。至于目的设备是否收到每个信息包、是否收到正确的信息包等,则由上层的协议(例如TCP)来负责检查。
使用非连接式的优点是过程简朴化,可提高传输的服从。别的,由于IP信息包必须通过IP路由的机制,在一个个路由器之间传递,非连接式的传送方式较易在此种机制中运行。
相对于非连接式的传送方式,也有连接式的传送方式,也就是源与目的设备双方必须先建立连接,才能进一步传输数据,TCP就是使用连接式的传送方式。
IP信息包的分割与重组
为了能把一个IP报文放在不同的物理帧中,最大IP报文的长度就只能即是这条路径上所有物理网络的MTU的最小值。当数据报通过一个可以传输长度更大的帧的网络时,把数据报的大小限制在互联网上最小的MTU之下不经济;如果数据报的长度超过互联网中最小的MTU值的话,则当该数据报在穿越该子网时,就无法被封装在一个帧中。
IP协议在发送IP报文时,一般选择一个符合的初始长度。如果这个报文要履历的中间物理网络的MTU值比IP报文长度要小,则IP协议把这个报文的数据部分分割成若干个较小的数据片,构成较小的报文,然后放到物理帧中去发送。每个小的报文称为一个分段。分段的动作一般在路由器上举行。如果路由器从某个网络接口收到了一个IP报文,要向另外一个网络转发,而该网络的MTU比IP报文长度要小,那么就要把该IP报文分成多个小IP分段后再分别发送。
重组是分段的逆过程,把若干个IP分段重新组合后还原为原来的IP报文。在目的端收到一个IP报文时,可以根据其分段偏移和MF标志位来判断它是否是一个分段。如果MF位是0,而且分段偏移为0,则表明这是一个完备的IP数据报。否则,如果分段偏移不为0,或者MF标志位为1,则表明它是一个分段。这时目的地端必要实行分段重组。IP协议根据IP报文头中的标识符字段的值来确定哪些分段属于同一个原始报文,根据分段偏移来确定分段在原始报文中的位置。如果一个IP数据报的所有分段都正确地到达目的地,则把它重新构造成一个完备的报文后交给上层协议去处理。
总结如下:IP信息包在传送过程中,可能会经过许多个使用不同技术的网络。假设IP信息包是从ATM网络所发出,原始长度为9180B,如果IP路由途中经过以太网络,便面对信息包太大,无法在以太网络上传输的障碍。为了解决此题目,路由器必须有IP信息包分割与重组的机制,将过长的信息包举行分割,以便能在最大传输单位较小的网络上传输。分割后的IP信息包,由目的设备接收后重组,恢复成原来IP信息包。
IP的作用上风
物联网作为Internet延伸与扩展的网络,在其构建的过程中,对IP协议举行公道地引入黑白常必要的。由于物联网中的物品之间必要举行信息通信,所以保证网络传输的畅通是最为基本的条件条件,IP地点缺乏成为制约企业物联网建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IPv6协议的出现给这一题目的解决提供了途径,这是由于IPv6有大量的地点空间。
IP协议的上风在如下几个方面上体现:一是开放性。IP协议由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负责规范,在这一条件下,使得IP协议具有了开放性的特点,该特点为IP协议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二是轻量级。各种轻量级IP协议栈的发布,为IP协议的推广应用奠基了坚固底子,可支持多种不同的应用场合。三是稳定性。在全球范围内IP协议得到广泛使用,这与其架构本身所具备的稳定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四是可扩展性。IPv6协议有着大量的地点空间,物联网连接的所有设备都能够分配到一个相应的IP地点。同时,IP可以为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通信,整个过程无需转换网关,也不必要设置中间协议。正是由于IP协议所具备的上述特点和上风,使其在物联网建立中发挥着不可替换的作用,也奠基了不可动摇的职位。
IP发展历程
首先出现的IP地点是IPV4,它只有4段数字,每一段最大不超过255。由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IP位址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使得IP位址的发放愈趋严格,各项资料表现全球IPv4位址可能在2005至2010年间全部发完(实际情况是在2019年11月25日IPv4位地点分配完毕)。地点空间的不敷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点空间,拟通过IPv6重新定义地点空间。IPv6接纳128位地点长度。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了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地点短缺题目以外,还思量了在IPv4中解决欠好的其它题目。
现有的互联网是在IPv4协议的底子上运行的。IPv6是下一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可以说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它的提出最初是由于随着互联网的敏捷发展,IPv4定义的有限地点空间将被耗尽,而地点空间的不敷必将妨碍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扩大地点空间,拟通过IPv6以重新定义地点空间。IPv4接纳32位地点长度,只有大约43亿个地点,估计在2005~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而IPv6接纳128位地点长度,险些可以不受限制地提供地点。按守旧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分配的地点,整个地球的每平方米面积上仍可分配1000多个地点。在IPv6的设计过程中除解决了地点短缺题目以外,还思量了在IPv4中解决欠好的其它一些题目,主要有端到端IP连接、服务质量(QoS)、安全性、多播、移动性、即插即用等。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对服务程度要求的不绝提高,IPv6在全球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际上,并不急于推广IPv6,只需在现有的IPv4底子上将32位扩展8位到40位,即可解决IPv4地点不够的题目。如许一来可用地点数就扩大了256倍。
IP协议版本
IPv4协议
网际协议第4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IPv4)是TCP/IP协议使用的数据报传输机制。数据报是一个可变长分组,有两部分构成:头部和数据。头部长度可由20~60个字节构成,该部分包含有与路由选择和传输有关的重要信息。头部各字段意义按序次如下:
(1)版本(4位):该字段定义IP协议版本,负责向处理机所运行的IP软件指明此IP数据报是哪个版本,所有字段都要按照此版本的协议来表明。如果计算机使用其他版本,则抛弃数据报。
(2)头部长度(4位):该字段定义数据报协议头长度,表现协议头部具有32位字长的数目。协议头最小值为5,最大值为15。
(3)服务(8位):该字段定义上层协议对处理当前数据报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并对数据报按照重要性级别举行分配。前3位成为优先位,背面4位成为服务类型,最后1位没有定义。这些8位字段用于分配优先级、耽误、吞吐量以及可靠性。
(4)总长度(16位):该字段定义整个IP数据报的字节长度,包罗协议头部和数据。其最大值为65535字节。以太网协议对能够封装在一个帧中的数据有最小值和最大值的限制(46~1500个字节)。
(5)标识(16位):该字段包含一个整数,用于识别当前数据报。当数据报分段时,标识字段的值被复制到所有的分段之中。该字段由发送端分配帮助接收端集中数据报分段。
(6)标志(3位):该字段由3位字段构成,其中最低位(MF)控制分段,存在下一个分段置为1,否则置0代表该分段是最后一个分段。中间位(DF)指出数据报是否可举行分段,如果为1则呆板不能将该数据报举行分段。第三位即最高位保留不使用,值为0。
(7)分段偏移(13位):该字段指出分段数据在源数据报中的相对位置,支持目的IP适当重建源数据。
(8)生存时间(8位):该字段是一种计数器,在抛弃数据报的每个点值依次减1直至减少为0。如许确保数据报拥有有限的环路过程(即TTL),限制了数据报的寿命。
(9)协议(8位):该字段指出在IP处理过程完成之后,有哪种上层协议接收导入数据报。这个字段的值对接收方的网络层了解数据属于哪个协议很有帮助。
(10)头部校验和(16位):该字段帮助确保IP协议头的完备性。由于某些协议头字段的改变,这就必要对每个点重新计算和检验。计算过程是先将校验和字段置为0,然后将整个头部每16位划分为一部分,将个部分相加,再将计算结果取反码,插入到校验和字段中。
(11)源地点(32位):源主机IP地点,该字段在IPv4数据报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传输期间必须保持不变。
(12)目的地点(32位):目的主机IP地点,该字段在IPv4数据报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传输期间同样必须保持不变。
IPv6协议
自从1970年代IPv4问世以来,数据通信技术日新月异有了很大发展。固然IPv4设计得很好,但其缺点也逐渐显暴露来:①虽说借助子网化、无类寻址和NAT技术可以提高IP地点使用服从,因特网中IP地点的耗尽仍然是一个没有彻底解决的题目;②IPv4没有提供对实时音频和视频传输这种要求传输最小时延的策略和预留资源支持;③IPv4不能对某些有数据加密和鉴别要求的应用提供支持。为了降服这些缺点,IPv6(Internet working Protocol version6)被提了出来。在IPv6中,IP地点格式和分组长度以及分组的格式都改变了。IPv6每个分组由必须的基本头部和其后的有效载荷构成。有效载荷由可选的扩展头部和来自上层的数据构成。基本头部占用40字节,有效载荷可以包含65535字节数据。IPv6头部各字段意义按序次如下:
(1)版本(4位):该字段定义IPv6协议版本,其值为6,负责向处理机所运行的IP软件指明此IP数据报是IPv6版本。
(2)优先级(4位):该字段定义当发生通信拥塞时的分组的优先级。
(3)流标号(24位):该字段用来对特别的数据流提供专门处理。
(4)有效载荷长度(16位):该字段定义整个IPv6数据报的字节长度,包罗基本头部和有效载荷。其最大值为65,535字节。
(5)下一个头部(8位):该字段定义了数据报中跟随在基本头部之后的头部。下一个头部可以是IP所使用的可选扩展头部,也可以是上层协议的头部。
(6)条数限制(8位):该字段与IPv4中生存时间(TTL)字段一样是一种计数器,在抛弃数据报的每个点值依次减1直至减少为0。
(7)源地点(128位):源主机IP地点,该字段在IPv4数据报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传输期间必须保持不变。
(8)目的地点(128位):目的主机IP地点,该字段在IPv4数据报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传输期间同样必须保持不变。
(9)扩展头部:该字段包含6个可选类型,包罗逐跳选项、源路由选择、分段、鉴别、加密的安全有效载荷、目的端选项。
IPv4到IPv6的过渡
思量到因特网上的系统和设备非常之多,想要一次性从IPv4升级到IPv6是无法做到的。而要实现IP版本的升级,必要耗费相当多的时间,且升级过程必须是相当平滑的,防止升级过程中出现任何题目。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了三种策略来实现平滑的IP版本升级。
(1)双协议栈策略,就是一个站同时运行IPv4和IPv6,直到整个因特网使用IPv6。当一个分组被发送到目的端时,主机向DNS举行查询。如果DNS返回一个IPv4地点,那么源主机就发送一个IPv4分组,如果返回一个IPv6地点,就发送一个IPv6分组。
(2)隧道技术策略,当两台使用IPv6的计算机密举行相互通信,但其分组数据要通过使用IPv4的网络时,该分组要封装成IPv4分组,而当分组脱离时该网络时再去掉这个封装。
(3)头部转换策略,当因特网中绝大多数系统设备已经过渡到IPv6,但一些系统仍然使用IPv4时,发送方想使用IPv6,但接收方不能识别IPv6,这时将IPv6头部格式转换成IPv4头部格式,IPv6地点按照一定规则映射转换为IPv4地点。
IPV4
根据TCP/IP协议规定,IP地点是由32位二进制数构成,而且在INTERNET范围内是唯一的。例如,某台联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的IP地点为:1101,0010, 0100,1001, 10001,100 0,0000,100。
很显着,这些数字对于人来说不太好记忆。人们为了方便记忆,就将构成计算机的IP地点的32位二进制分成四段,每段8位,中间用小数点隔开,然后将每八位二进制转换成十进制数,如许上述计算机的IP地点就酿成了:210.73.140.2。,
IPV4数据库
1. IP市级库 :可以查询到所有国内的IP段,准确到县级市(部分固定IP准确到区县)。
2. IP国家库 :可以查询到国际上各个国家的IP段,准确到具体的国家,不能查到更深层的省市。
3. IP省级库(无ISP):可以查询到国内的IP段,准确到省(有个别数据只能确定是在国内,不能定位到省,含港澳台地区)。
4. IP省级库(含ISP):在省级IP库的底子上,可以进一步查询到该IP所属的ISP信息(只能查询到省,部分IP的ISP信息无法确定)。
5. 省级定制IP库:可以查询国内某个省份的IP段,准确到地级市。每个省为一个单位,按省贩卖(可以查询到这些IP的ISP信息)。
6. ISP定制IP库:可以查询某个ISP所辖IP段。每个ISP为一个单位,按ISP贩卖,不能查到省市信息。
7. 国内范围IP库(大陆地区):可以查询到所有国内的IP段,不能准确到更深层的省市及ISP信息。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IPV6数据库
(1)IPV6地点长度为128比特,地点空间增大了2的9 6次方倍;
(2)灵活的IP报文头部格式。使用一系列固定格式的扩展头部取代了IPV4中可变长度的选项字段。IPV6中选项部分的出现方式也有所变革,使路由器可以简朴路过选项而不做任何处理,加速了报文处理速度;
(3)IPV6简化了报文头部格式,字段只有8个,加速报文转发,提高了吞吐量;
(4)提高安全性。身份认证和隐私权是IPV6的关键特性;
(5)支持更多的服务类型;
(6)允许协议继续演变,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IPV6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它是IETF设计的用于替换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全球因特网所接纳的协议族是TCP/IP协议族。IP是TCP/IP协议族中网络层的协议,TCP/IP协议族的核心协议。IPv6正处在不绝发展和美满的过程中,它在不久的将来将取代被广泛使用的IPv4。每个人将拥有更多IP地点。
协议安装
1. Windows 2000 操作系统
(1) 确认windows操作系统的补丁包已经升级到SP4。
(2) 下载补丁包“TCPipv6-sp4.exe”,并双击运行该自解压文件。
(3) 依次打开“控制面板”、“网络和拨号连接”,右击“本地连接”,
再依次单击“属性”、“安装”、“协议”,选择“MSR IPv6 Protocol”协议,即可乐成安装IPv6协议栈。
2. Windows XP/Windows 2003 操作系统
(1) IPv6 协议栈的安装
在 开始 --> 运行 处实行ipv6install
(2) IPv6 地点设置
在 开始 --> 运行 处实行 netsh 进入系统网络参数设置环境,然后实行
interfaceipv6
画面表现:netsh interface ipv6>
然后再实行
add address “本地连接” 2001:da8:207::9402
(3) IPv6 默认网关设置
在上述系统网络参数设置环境中实行
add route ::/0 “本地连接” 2001:da8:207::9401 publish=yes
(4)网络测试下令
ping6 、 tracert6
3. Windows Vista 操作系统
(1) 开始——步伐——附件——右键点击“下令提示符”——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2) netsh interfaceipv6isatapset state enabled回车
(3) netsh interfaceipv6isatapset router 隧道IP 回车
4. Linux 操作系统
(1) 安装ipv6协议
modprobeipv6
(2)IPv6 地点设置
ifconfigeth0 inet6 add 2001:da8:207::9402
(3) IPv6默认网关设置
route -A inet6 add ::/0 gw 2001:da8:207::9401
(4) 网络测试下令
ping6 、 traceroute6
5. Solaris 操作系统
(1) 创建 IPv6 接口
touch /etc/hostname6.hme0
(2)添加 IPv6 地点
在 /etc/inet/ipnodes 文件中 , 加入如下一行 :
2001:da8:207::9402ipv6.********.bnu-ipv6
(3)设置 dns 查找序次
在 /etc/nsswitch.conf 文件中 , 修改 hosts 和 ipnodes 项如下 :
hosts: files dns
ipnodes: files dns
(4) 添加默认路由
route add -inet6 default 2001:da8:207::9401 -interface
(5) 测试下令
ping -A inet6 IPv6 目的地点
traceroute -A inet6 IPv6 目的地点
6.win7操作系统安装
win7为自带不用安装
7. Mac OS 操作系统
Mac OS 从10.5leopard开始自带
ip查询:
ip归属地查询API接口
本地ip查询API接口
点击加入:726488860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便捷数据网」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php.wenxuesucai.com/promotion/index.php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