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国产数据库如Oracle、MySQL和MSSQL等在某些范畴占据告急地位,但国产数据库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提升,特别是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国产数据库的替代历程正在加速。
一、国产数据库市场规模
2024年中国数据库市场规模预计为543.1亿人民币,预计到2027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83.8亿人民币,2022年至2027年的复合增长率到达30.67% ,根据《2024年中国数据库市场研究陈诉》,国产数据库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增长,特别是在党政范畴,国产数据库的替代率已经很高。在金融行业,国产数据库在非核心体系的替代率约为40%,而在其他行业如能源、医疗、制造、教诲等,国产数据库的替代率还相对较低。公有云数据库市场正在快速增长,其中国产数据库厂商在公有云数据库市场中的份额已经凌驾了国外数据库厂商。这表明在云服务范畴,国产数据库正在敏捷崛起。
二、国产数据库替代率
在党政范畴,数据库国产替代率接近80%,金融行业非核心体系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约为40%,而其他多个行业如能源、医疗、制造、教诲等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不敷5%,金融行业是国产化历程较快的行业之一。例如,银行核心体系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约为15%,证券和保险核心体系的国产数据库替代率不凌驾20%
三、国产数据库的市场表现及发展趋势
国产化数据库的选择非常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可以选择不同的数据库产物。以下是一些国产数据库的选项:
- 华为openGauss:一款企业级开源关系型数据库,基于PostgreSQL内核,深度融合华为在数据库范畴多年的研发经验,具有高性能、高可用性、高安全性等特点。
- 腾讯云TDSQL:腾讯云的分布式数据库,支持高并发、高可用性和灵活的扩展性。
- 阿里云PolarDB:阿里云的关系型分布式云原生数据库,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弹性伸缩的本领。
- 京东云StarDB:基于Share Nothing架构构建的分布式数据库,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
- 蚂蚁团体OceanBase:原生分布式关系数据库,具有高可用性和强划一性等特点。
- 达梦数据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管理体系,提供高安全性和可靠性。
- 人大金仓:提供企业级数据库解决方案,支持多种操作体系平台。
- 南大通用:提供包括数据库在内的多款软件产物,服务于多个行业。
对于MySQL软件的升级,可以采取平滑升级的方式,例如从MySQL 5.7升级到MySQL 8.0。升级前需要做好充分的预备工作,包括兼容性查抄、逻辑备份、停止数据库服务、备份数据目录和配置文件等。升级过程中可能需要修改配置文件以适应新版本的要求,并在升级后实行mysql_upgrade命令来完成体系表的升级。从MySQL 8.0.16开始,mysql_upgrade步调不再是必须的,由于服务器会自动实行必要的升级任务。在升级数据库时,建议选择业务低峰期进行,以淘汰对业务的影响,并确保有经验丰富的数据库管理员或工程师负责操作。同时,对于数据安全和业务一连性,建议接纳分阶段升级策略,逐步降低风险,并在升级前后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四、国产数据库的挑战
国产数据库在市场份额和应用案例上的增长是显著的,但与国际大厂相比,在数据划一性、数据安全性、代码安全性等方面确实还存在肯定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技术成熟度与市场占有率:国际主流数据库如Oracle, Microsoft SQL Server, MySQL, PostgreSQL等,拥有多年的发展历史,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并在全球市场有着广泛的应用。相比之下,国产数据库固然起步较晚,但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快速发展,市场占有率也在渐渐提升。
- 兼容性与标准:国内外的主流数据库产物普遍遵照SQL标准,保障了它们之间的良好兼容性与移植性。国产数据库也在努力向SQL标准看齐,以进步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 性能、稳定性与创新:国际数据库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表现受益于其颠末恒久市场验证的强大基础。国产数据库固然在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广泛的应用场景中,仍需进一步经受磨练。
- 数据层面的考量:数据划一性、数据安全性和代码安全性是数据库选择中最告急的考量因素,尤其在金融和政府等行业,数据安全永远排在第一位。国产数据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与国际大厂相比仍有提升空间。
- 功能层面的考量:包括兼容与迁徙本领、变乱处理本领和大数据实时处理本领。企业在更换数据库时,最担心的因素是兼容性,由于更换数据库后,需要思量与服务器、芯片、操作体系的适配性,以及与上层应用体系的兼容性。
- 结果层面的考量:稳定性、可靠性与性价比是厂商和机构在选购数据库时最在意的因素。在这方面,国外数据库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而国内数据库厂商的表现则良莠不齐。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正在加速,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推动,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国产数据库将逐步缩小与国际大厂的差距,并在某些范畴实现超越。同时,国产数据库也在积极相应市场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物优化,进步自身的竞争力。
。
五、国产数据库的政策支持
国产数据库的发展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鼎力大举支持,这一战略旨在提升国家书息安全水平,淘汰对外依赖,并推动国内技术团队的积聚和成熟。国产数据库在金融、政府、能源等关键范畴得到了应用,例如某大型银行接纳了国产分布式数据库来替代原有的国外数据库,提升了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降低了运维本钱。
尽管国产数据库在市场份额和应用案例上有所增长,但与国际大厂相比,在数据划一性、数据安全性、代码安全性等方面仍存在差距。特别是在金融和政府等行业,数据安全是最告急的考量因素。国产数据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与国际大厂相比还有待进步,但部门国产数据库如阿里的OceanBase、南大通用的Gbase8a和华为云的GaussDB在代码安全性方面有不错的参数表现。
总体来看,国产数据库在自主创新、技术特点、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而且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大的突破和发展。同时,国产数据库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整个行业共同努力,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优化产物体验、加强市场推广和生态建设。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