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实战进阶课程01-OSPF各类LSA介绍及分析
课程目标
- 解释LSA关键字段的作用
- 描述常见LSA类型及其功能
- 阐明SPF算法
- 描述ospf区域内路由、区域间路由计算原理
- 描述ospf区域间路由的防环机制
- 描述ospf外部路由计算原理
1 区域内路由计算
1.1 回顾
在同一个区域内所有路由器的LSDB(Link State DataBase,链路状态数据库)相同
不考虑区域间和不考虑引入的情况下, 每一台开启OSPF的设备设备会产生一个一类LSA, 一个广播网络会存在一个二类LSA, PtoP网络不需要LSA.(这里做简单了解, 下面会详细展开)
所以上图拓扑共有7(5+2)条LSA.
1.2 OSPF协议报文头部
1.2.1 ospf报文头部结构:
Version: 当前OSPF的版本号;
(message) Type: 报文类型: 1-hello, 2-dd(dbd), 3-lsr, 4-lsu, 5-lsack;
Packet Length: OSPF报文长度;
Router ID(source ospf router): 生成该报文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或防火墙)的Router Id;
areaID: 表示该报文需要被通告到的区域;
Checksum: 校验字段, 对整个ospf报文进行校验, 确定报文完整性;
auth-type: 认证类型: 0-不认证, 1-简单明文认证(simple), 2-加密认证(md5);
authentication data: 具体认证信息;
具体的hello报文、dd报文内容;
在wireshark中查看:
这是一条支持ospfv2的hello报文, 长度为52byte, 源设备发出接口ip地址为10.0.3.3, 在区域0被通告, 校验码为0xec86, 认证方式为无认证, 具体认证信息为空.
1.2.2 hello报文:
- network mask: 发送报文接口所在网络的掩码;
- hello Interval: 发送hello报文的时间间隔;
- options: 可选项(;
- Router Priority: 发送接口的DR优先级;
- Dead Interval: 该接口认定邻居死亡时间/s;
- DR: DR的IP地址;
- BDR: BDR的IP地址;
- active neighbor(多个): 当前设备已激活邻居的ip地址.
注意: 根据ospf报文头部和hello报文里的内容, 判断一下ospf邻居建立过程中都对那些信息进行检查.
hello报文间隔10s发送一次, 存活时间为40s.
细说一下options字段:
功能: 用于表示ospf某些特征, 比如当前ospf设备是否为特殊区域设备, ospf的特殊防环机制
字段名称具体含义DN用于在MPLS VPN场景下的防环O当前ospf开启了不透明LSA(九类 十类 十一类LSA), 常见使用场景: 优雅重启、SR--SegmentRoutingDC表示按需链路特性(不再周期性发送hello报文, 邻居不老化)EA设备支持八类LSAN**只存在在hello报文中使用(DD报文也存在但没有), 1-支持七类LSA, 0-不支持七类LSA; **P只存在LSU报文中使用, 1-需要进行七类LSA转换成五类LSA, 0-不允许七类LSA转五类LSAMC表示是否支持组播数据转发E表示设备是否支持五类LSA功能, 1-所以五类LSA都会有该字段, 非末节区域会有该标识; 0-该设备的接口具有是被和收发五类LSA功能MT表示ospf的多拓扑特性是不是看的一头雾水? 这里可以先作简单理解, 之后结合之后的内容来记忆.
但是可以先看看几种类型的LSA.
1.2.3 DD报文
DD报文用于描述LSDB,该报文中携带的是LSDB中LSA的头部数据(也就是并非完整的LSA内容,仅仅是头部数据)
- Interface MTU(接口最大传输单元): 发送该dd报文接口的mtu值, 缺省为0;
- option: 同hello报文中options含义;
- Res: 当前未使用,置为0(一共有5个比特);
- I(init): 1-当前dd报文是第一个, 0-不是第一个;
- M(more): 表示当前设备是否发送完全LSA头部信息, 0-发送完全 1-还没发完;
- MS: 表示主/从设备, 1-Master, 0-Slave
- (DD) Seq: DD序列号, 在DD报文交互的过程中,DD序列号被逐次加1,用于确保DD报文传输的有序性和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DD序列号必须是由Master路由器来决定的,而Slave路由器只能使用Master路由器发送的DD序列号来发送自己的DD报文;
- LSA Header: 当路由器使用的DD报文来描述自己的LSDB时,LSA的头部信息被包含在此处。一个DD报文可能包含着一条或者多条LSA的头部;
思考:
回顾Master/Slave(主从路由器)选举:
根据Router Id判断: Router ID越大越优先
为什么要决定主从: 是ospf的一种可靠性机制.
DD报文的作用: 用于选择主从路由器, 然后交互设备之间的LSA目录, 最后决定要更新那些LSA信息.
分析:
第一次交互(双方互发dd报文)之后, 则可以确定主从设备, 主从设备会对交互报文的序列号(Seq)进行确认, 序列号以主设备序列号为主, 从设备使用主设备的序列号进行报文发送(为了确保数据传输没有发生丢失, 保证可靠性, 丢失则进行重传).
注意: 这里最开始的两个dd报文是没有任何LSA信息的, 只是为了确认主从关系.
选出主从路由器之后, 则可以开始LSA头部信息交互:
- 此时主设备发送的dd报文依旧按照第一个dd报文处理, 即I=1 M=1 MS=1 Seq=628: 主设备序列号(没有LSA);
- 从设备收到该DD报文, 然后进行回复, I=0 M=0(此时M取决于该dd报文是否能将全部LSA头部携带) MS=0 Seq=628(此时会携带LSA头部信息);
- 之后主设备收到DD回复, 将主机的LSA头部信息放入DD报文进行发送, I=0 M=0(此时M取决于该dd报文是否能将全部LSA头部携带) MS=1 Seq=629;
- 之后从设备收到DD回复, 此时从设备已经没有LSA需要发送了,所以只是进行简单回复, I=0 M=0 MS=0 Seq=629(没有LSA头部信息);
问: 一次ospf邻居建立中最少会发送几次dd报文?
答: 6次.(如果你的回答是4, 那么你漏掉了最开始的用来确认主从关系的dd报文)
1.2.4 LSR报文
作用: 根据前面交互的DD报文, 决定需要请求那些LSA详情.
- LS Type: 表示LSA类型(几类LSA);
- Link State ID: 不同LSA含有不同;
- Adv Router: 表示该LSA来自哪个设备.
1.2.5 LSU报文
用于回复LSR请求,向对方发送详细的LSA信息.
- Number of LSA: 表示当前更新报文里面具体有多少个LSA信息;
- LSAs(多条): 具体LSA信息.
1.2.6 LSAck报文
用于回复LSU报文更新, 每个LSA头部长度为20byte.
1.3 LSA头部信息
LSA: 链路状态信息, 用来描述网络拓扑情况.
- LS age: 表示当前该LSA已经存在的时间, LSA有从0开始的老化时间[3600s]和更新周期[1800s];
- options: ospfv2版本在hello报文和LSA里面出现;
- LS Type: 表示当前为几类LSA, 1-一类, 2-二类...;
- Link State ID:不同LSA类型含义不同, 下面会讲到;
- Adv Router: 始发产生该LSA的设备routerID;
- Seq: 表示同一个LSA那个是最新的, 每次产生/更新会+1, 取值范围: 0x80000000到0x7FFFFFFF, 0x8表示正常使用, 0x7表示需要更新序列号. (序列号是有上限的, 用完之后需全网删除该LSA并重新发放新的序列号为1的LSA);
- checksum: 表示校验和;
- length: LSA信息的长度.
2 常见LSA的类型
几种常见类型的LSA
类型名称描述1路由器LSA(Router LSA)每个设备都会产生, 描述链路设备的状态和开销, 该LSA只能在接口所属的区域内泛洪.2网络LSA(Network LSA)由DR产生, 描述该DR接入的MA网络中所有与之形成邻接关系的路由器, 以及DR自己, 该LSA只能在接口所属区域内泛洪.3网络汇总LSA(Network Summary LSA)又ABR产生, 用于描述某个网段内的路由, 该类LSA主要用于区域间路由的传递.4ASBR汇总LSA(ASBR Summary LSA)由ABR产生, 描述到ASBR的路由, 通告给除ASBR所在区域的其他相关区域.5AS外部LSA(AS External LSA)由ASBR产生, 用于描述到达ospf域外的路由.7非完全末梢区LSA(NSSA LSA)由ASBR产生, 用于描述到达OSPF域外的路由, NSSA LSA与外部LSA功能类似, 但是泛洪范围不同, NSSA LSA只能在始发的NSSA内泛洪, 并且不能直接进入Area0, NSSA的ASBR会将7类LSA转换为5类LSA进入Area0.2.1 一类LSA(LSA-type 1)
一个一类LSA可以携带多个链路信息, 一台ospf设备通过一个LSA描述自己的链路.
- LinkState ID(头部信息): 在一类LSA里面, LinkState ID表示的含义和Advertising Router一模一样, 即表示该LSA始发产生网络的Router ID信息;
- Seq: 序列号;
- checksum: 校验和;
- Length: LSA长度;
- Flags:
V(Virtual Link): 1-表示始发路由器是虚链路的某一个端点;
E(External): 1-表示产生1该LSA的设备为ASBR设备;
B(Border): 1-表示产生1该LSA的设备为ABR设备;
- Number of Links: 一个LSA描述的设备链路数量, 一台设备会产生一个一类LSA,一个一类LSA里面会有非常多的链路信息.
(下面表格是重点)因为一台设备肯顶有多条链路是属于ospf的, 每一条链路都会通过以下三个内容进行呈现:
Link Type12347. Link Type含义P2P(点到点)网络Transit(transnet)广播网络Stubnet末梢网络virtual(VLink)虚链路8. Link ID邻居路由器的router IDDR路由器的接口IP地址网段信息(IP地址)邻居路由器的router ID9. Link Data和网络相连的始发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和网络相连的始发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始发路由器的虚链路接口IP地址
- TOS: 目前在ospfv2中暂不使用
- Metric: 链路开销(cost)值, 接口cost值 = (10^8)/接口带宽(100M)=1
P2P网络: 表示串行链路;
Transit(transnet)广播网络: 表示至少两台设备连接在一起的广播网络;
Stubent末梢网络: 表示至少两台设备连接在一起的广播网络, 该链路不存在邻居信息,比如环回口. 就算配置环回接口按照24位掩码配置的,但是OSPF仍然会把环回接口按照32位主机路由进行通告更新,除非把环回接口的链路类型改成点对点;
虚链路(virtual): 当出现非骨干区域无法直接连接到骨干区域时, 可以在某个非骨干区域设置虚链路, 形成跨非骨干区域连接;
注意: P2P网络中,接口IP信息通过type 1来表述, 网络掩码信息会通过type 3表述, 需要将两部分结合才能推断出那部分网络的具体拓扑图.
2.1.1 Router LSA描述P2P网络
tpye为1(PTP), 这是一个p2p网络中的LSA, 邻居路由器的Router ID为10.0.3.3, 宣告该LSA设备的接口IP为10.0.35.5, TOS不管他, 链路开销值为48.
2.1.2 Router LSA描述Transit网络
tpye为2(transit), 这是一个广播网络中的LSA, DR接口IP为10.1.234.3, 宣告该LSA设备的接口IP为为10.0.234.3, TOS不管他, 链路开销值为1.
2.1.3 Router LSA描述Stubnet网络
tpye为3(Stubnet), 这是一个末梢网络中的LSA, 网段IP为10.1.234.0, 该网段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TOS不管他, 链路开销值为1.
2.2 二类LSA(LSA-type 2)
一个二类LSA能携带一个网段的掩码信息和多个邻居信息.
P2P网络中根据一类LSA可以判断整个网络结构. 但广播网络中只能简单判断结构, 需要二类LSA协助.
- Link State ID(头部信息): 表示DR接口ip地址;
- network mask: 网络掩码;
- attached router(多个): 与该DR连接在同一个网络中的所有设备.
结合到二类LSA, 可以判断完全的广播网络结构
思考: 在抓包过程中, 会发现某些LSU报文中并不是自己的内容, 为什么?
解答: 所有设备将LSA泛洪给DR, 之后由DR进行广播网络的LSDB同步, 所以DR会发送不属于自己的LSU.
2.3 SPF算法
- ospf网络中每一台设备都会以自己为根节点, 计算SPF算法
- 以自己为根节点, 查看自己产生的一类LSA, 根据一类LSA信息, 可以判断邻居有哪些, 比如DR、设备, 包括当前设备的路由信息有哪些.
以上信息罗列出来后, 根据最短开销原则, 选择最优的下一跳进行下一步计算, 其他补上最优的信息做一个保留.
- 根据下一跳:
- 如果是DR, 则查看DR产生的二类LSA(当前DR连接着哪些设备、DR连接到点的这些设备的接口开销值在SPF算法中看做0[原本是1]);
- 如果是设备, 则查看该设备产生的一类LSA.
SPF计算完成后, 会把计算过程中的路由信息计入到OSPF路由表
题解示例:
- ospf路由表查看:ospf路由表为ospf算出的最优路由表, 但并不是实际使用的路由表
- 全局路由表查看:全局路由表才是实际使用的路由表
注意: ospf路由表的最优路由, 并不一定加入到全局路由表
3 区域间路由计算
3.1 大型网络中, 单区域ospf存在的问题
- 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时, LSDB将变得非常臃肿, 加大路由器性能损耗;
- 网络拓扑变更时, 会引发整个网络路由重新计算;
- 无法部署路由汇总.
3.2 区域划分
一类二类LSA只会在区域内泛洪, 通过区域内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网络设备内存和cpu损耗.
划分区域后, 路由器可以分为两种角色:
- 区域内部路由器(Internal Router): 该类设备的缩影接口属于同一个ospf区域;
- 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注: 官方定义的ABR: 该设备至少有一个接口连接着骨干区域, 有其他接口连接着其他常规区域., 但平时口述通常会将连接不同区域的区域间设备称为ABR.
到这里可能你会有一个疑问, 多区域ospf的非骨干区域不是只能和骨干区域连接吗? 这就涉及到上面小小提过一嘴的虚链路,这个会在下面详细展开聊.
3.3 三类LSA(LSA-type 3)
一条三类LSA只能描述一条网段路由信息, 一个区域内有多个网段就需要发送多个三类LSA.
- Link State ID(头部信息): 表示通告的网段信息(网段ip)
- network mask: 表示通告网段的子网掩码信息;
通过以上两条信息, 就能知道三类LSA表示的路由信息.
- metric: 表示当前生成三类LSA设备去往目标网段的开销值;
- Adv router: ABR的RouterID.
3.4 区域间路由信息传递
R4设备在Area1里如何向Area2传递路由信息?
- R4设备会根据链路信息, 生成一类/二类LSA, 传递的信息称之为链路状态信息而非路由信息;
- R2设备作为ABR从area1收到R4的LSA, 先把LSA做一次SPF算法后得到最短路径和路由信息, 由于R2为ABR且连接Area0, 所以R2会将路由信息转换为三类LSA(Network Summary LSA)再传递给Area0;
R4设备传递一类/二类LSA给R2之后, R2计算SPF计算路由, 就可以知道R2去往目标网段的开销值信息.
计算完成路由信息, 需要生成三类LSA:
- Link State ID: 192.168.1.0(目标网段)
- Adv Router: 10.0.2.2(R2这台ABR设备的RID)
- network mask: 255.255.255.0(目标网段掩码)
- Metric: 1(链路开销值)
- Area0的设备根据三类LSA可以生成去往R4方向的路由信息;
R3设备收到三类LSA也是先计算路由信息, 计算过程如下:
- 该三类LSA的路由信息先获取(192.168.1.0/24);
- 当前设备去往ABR的开销值是多少(2);
因为三类LSA的Adv Router是ABR, 所以当前设备根据Adv Router和本区域的一类二类LSA结合, 最后计算出来去往该ABR的开销值信息;
- 区域内的开销值计算完成之后, 将区域内开销值和三类LSA里面的开销值累加, 就得到了当前设备去往目标网段的开销值(3).
- R3设备作为ABR从area0学习到三类LSA, 先将三类LSA计算为路由信息, 再将该路由信息重新生成为三类LSA并传递给Area2.
现在R3去往目标网段开销值为3, R3生成d三类LSA:
- Link State ID不变: 192.168.1.0(目标网段)
- Adv Router改变: 10.0.3.3(R3这台ABR设备的RID)
- network mask不变: 255.255.255.0(目标网段掩码)
- Metric改变: 3(表示R3设备去往目标网段的开销值)
- 最后R5计算出R4-R5之间的路由信息.
- 区域间路由计算结果验证
3.5 区域间环路问题
假设非骨干区域之间可以互相传递信息
ospf防环机制:
- 区域间防环机制: 非骨干区域之间不能直接传递LSA信息, 只能通过骨干区间中转;
- 三类LSA防环机制(水平分割): ABR不会将到达某个区域内网段路由的三类LSA再注入回该区域;
原理:
- 收到目的网段在本区域三类LSA是需要先进行路由计算, ABR设备计算完路由, 会发现区域内有该路由, 三类LSA中也有该路由, 有因为一类二类LSA优先级高于三类LSA(区域内优先级大于区域间), 因此ABR忽视该路由;
- 该三类LSA的Adv Router是当前路由器, 因此该三类LSA不进行计算.
- ABR从非骨干区域收到的三类LSA, 不进行路由信息计算
3.6 虚连接VLink(虚链路)
ospf要求骨干区域与非骨干区域必须是连续的, 但是不要求物理上连续 ,可以使用虚连接使骨干区域和非骨干区域在逻辑上连续. 虚连接可以在任意两个ABR上建立, 但是要求这两个ABR都有端口连接到相同的非骨干区域.
虚连接可以在osfp骨干区域断开的情况下, 进行骨干区域虚拟连接, 但是这种方式会打破了ospf的一些防环机制, 会产生环路, 只能作为临时解决方案.
- 配置命令为:
- ospf ospf-process
- area area-id
- vlink-peer route-id
复制代码 - 查看虚链路情况:
如果建立虚连接的两台设备有多个物理接口可以进行vlink建立, 则此时会选择IP地址较大的端口进行数据传输, 因为link-peer命令是指定RID, 没有指定IP地址, 因此设备需要自行选择IP地址较大的端口进行两端的通信.
3.6.1 虚连接环路
这里Area 2要和Area 1通信
过程:
- R4与R2建立逻辑上的虚链路;
- 首先R5将Area2内的链路状态信息通过一类二类LSA发送给ABR-R4;
- R4收到Area2内的链路信息后进行路由计算, 再生成三类LSA, 通过物理链路(R4-R3-R2)单播发送给R2;
- R2收到三类LSA, 在Area1内泛洪并进行路由计算, 再重新生成三类LSA向R1传递(这时R1学到了三类LSA);
- R3在收到R2设备泛洪的三类LSA, 根据ospf的防环机制(正常设备收到非骨干区域的三类LSA不进行路由计算, 也不重新生成), 不进行计算和重新生成三类LSA;
- R3收到R1从area0中发送的三类LSA, 进行路由计算并生成三类LSA在area1里泛洪.
至此, area1学习到了area2里面的路由信息, 实现了两个非骨干区域通过虚链路(area2-->R4-->R2-(R3)->R1-->area1)进行数据通信.
虚链路带来的环路: R1访问R5的时候: R1-R2-R3, 抓包会看到大量ICMP报文, TTL值会一直减少至0后被丢弃
有时间去看看虚链路环路实验
最后再强调一遍, 虚链路是对于问题网络规划的一种临时解决方案, 现实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要对网络进行重新规划部署, 使非骨干区域都与骨干区域物理上相连.
4 外部路由计算
网络中存在部分链路未开启ospf协议如:
- 路由器连接外部网络使用静态路由或者BGP协议;
- 服务器直连的链路未开启ospf.
4.1 基本概念
将其他路由协议的路由信息转换成当前路由协议可以识别的信息(五类LSA)然后进行传递.
进行了引入操作的设备, 在ospf里面称之为ASBR(AS Boundary Router, 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ASBR将外部路由信息以AS-external LSA(五类LSA)的形式再ospf网络内泛洪.
- 配置命令
- ospf ospf-id
- import-route xxx
复制代码 xxx: static rip isis bgp direct...
4.2 五类LSA
一个五类LSA只能携带一个路由信息
- Link State ID(头部信息): 通告的网段信息;
- network mask: 掩码信息;
- E-type: 外部路由使用的度量(开销)类型, ospf将外部路由开销值类型分为两个type:
type 1: 需要进行开销值累加(总开销值=内部开销值+外部开销值);
type 2: 固定开销值为AS外部开销值.
- metric: 表示外部路由的开销值(ASBR去往外部路由的开销值)
- Forwarding Address: 转发地址, 表示去往目标网段的下一跳转发地址(大部分情况下为0.0.0.0)
- External Route Tag: 标记
五类LSA的含义: 大部分情况下, 表示有设备希望去往该外部路由的网段, 则将设备信息发送给ASBR.
存在问题:
- 跨区域之后ASBR的Router ID信息无法得知;
- 五类LSA传递信息全程不改变直接传递, 计算路由又是根据Router ID计算, 所以与ASBR不在同区域无法计算路由.
因此ospf在五类LSA之上, 增加了一个四类LSA, 用于辅助计算去往ASBR的路径. ABR在传递五类LSA的同时会生成一个四类LSA.
4.3 四类LSA
ABR在传递五类LSA的同时会生成一个四类LSA.
- Link static ID: 表示ASBR的Router ID信息;
- Adv Router: 表示产生该四类LSA的ABR设备的Router ID;
- network mask: 四类里面该字段无意义;
- metric: ABR设备去往ASBR设备的开销.
包含信息:
- ASBR的Router ID, 用于和五类LSA对应;
- ABR去往ASBR的开销, 用于计算其他区域的开销值;
- ABR的RID, 用于计算当前区域内部的开销值.
4.4 外部路由计算方法
在五类LSA中E-type为1时, 进行路由计算. (type 2时不用计算, 开销固定为外部开销值)
- 根据五类LSA, 得到路由信息;
- 找到ASBR的Router ID信息, 根据该信息, 在一类/二类LSA中找到去往ASBR的路径, 找到之后就根据一类+二类+五类LSA计算出内部开销值;
- 之后在五类LSA里面, 再看到ASBR去往外部的开销值.
根据以上信息, 就可以知道当前设备学到的路由信息和总开销值(内部开销值+外部开销值).
细说: 收到五类LSA的设备, 首先计算当前网络内去往ASBR的内部开销值, 然后看一下五类LSA的信息(开销值, 开销值类型), 如果开销类型为2(固定开销值)直接以五类LSA的metric值进行计算, 如果开销类型为1(累加), 则内部开销+五类开销;
4.5 避免次优路径
当ospf进行外部路由引入时, 发现邻居的IP地址和当前收到的外部路由下一跳地址是同一个网段.如上图所示, RTB引入外部路由192.168.3.0/24, 通过五类LSA发送给RTA学习, 但RTA、RTB、RTC相连的端口处于同一个网段(中间存在二层设备, 图里没画), RTB去往RTC的下一跳是10.1.123.3, 此时如果没有设置FA地址, 则RTB发送给RTA的五类LSA会告知RTA要前往192.168.3.0/24的下一跳是RTB, 但是从拓扑结构上来看(不考虑开销差异)RTA->RTB->RTC是次优路径.
此时RTB设备为了避免次优路径, 于是在五类LSA的FA地址(Forwarding Address)字段写入了RTC的IP地址, 告诉RTA可以直接将数据转发给RTC来前往外部路由.
注: 路由传递才需要考虑协议, 数据转发是根据已经生成好的路由信息转发, 无需考虑协议类别问题.
FA被写入的基本条件:
- ASBR在连接外部路由的接口上开启了ospf, 如果没有开启, 则识别不到次优路径;
- 该接口没有配置silent-interface(静默接口);
- 接口的网络类型必须是广播Broad或者非广播NBMA网络;
- 该接口的IP地址在OSPF配置的network命令指定的网段范围内.
4.6 ospf路由优先级
一类二类生成的ospf路由称为区域内路由
三类生成的ospf路由称为区域间路由
五类(五类+四类)生成的路由称为外部路由(根据开销值类型(type)可以细分为两类: 一类外部路由、二类外部路由)
优先级: 区域内>区域间>一类外部>二类外部
5 总结
- OSPF多区域设置的时候,通过报文如何判断ABR设备?
----一类LSA的Flag字段
- P2P网络和广播网络对于OSPF的差别?
----(是否需要选举DR)
----LSA里面的Link Type不一样
----P2P只需要一类LSA、广播需要一类+二类
- 一个网络里面只有一个区域10,是否可以正常工作?
----如果整个网络里面只有单区域,则无论该区域是什么编号(不管是不是骨干区域),都可以正常工作。
----如果该网络中出现多个不同区域(这些区域间也需要通信),那么必须要村子骨干区域,实现非骨干区域之间的互访。
- 在一个P2P网络里面,OSPF已经进入稳定邻居状态(FULL),拓扑稳定无变动运行了7小时之后,期间网络中交互哪些OSPF报文?
----此时OSPF邻接关系建立完成,且是FULL(拓扑稳定无变动)
----Hello报文(Hello默认10秒发送一次)
----LSU(OSPF的周期性更新1800秒)
----LSAck(对收到的LSU做确认)
- 常用的查看ospf lsdb中几类LSA报文的命令
- display ospf lsdb [router/network/summary/asbr/ase] [router-id/self]
复制代码 个人学习随笔, 如有纰漏, 欢迎指正.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