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用代价让利换创新空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993|帖子 993|积分 2979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李源
ECS(云服务器)最高降36%、OSS(对象存储)最高降55%、RDS(云数据库)最高降40%……
阿里云惊人的降幅,一次性把国内云计算厂商的代价战推到了白热化阶段。
这次能级大到“破圈”的降价,大概并不只是云计算行业在“规模”竞争这里的一次强化,其背后,是集体转向公共云后一些新的玩法逻辑在冒出。
在代价让利这件事上,阿里云质疑AWS、成为AWS、超越AWS?
时至今日,可以说,聚焦公共云战略,是阿里云向AWS玩法完端赖拢的关键标记。
换句话说,在这之前,虽说国内业界都以为阿里云在“对标AWS”,但本质上,阿里云在降价这件事上,可以说一开始是“质疑AWS”的。
有统计表现,成立17年的AWS共降价了105次。
阿里云在规模与市场集中度上向AWS看齐,但在公共云战略之前,更多的仍旧是尝试抱住“国内私有云市场气氛更浓”这个特殊机会。
AWS公共云上的客户,包罗NASA、FINRA(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DA等100多家公共奇迹部门,GE、诺华、西联汇款、Capital One等包罗金融业在内的众多传统企业巨头。
而国内政务、金融、国有大中型企业等领域的主体,在监管合规、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外部要求和自我要求严苛,自然而然,中国私有云被以为形成了环球独树一帜的市场。
在“规模”这个对云计算厂商至关重要的指标上,私有云所能带来的价值诱惑是不问可知的,彼时,各云计算厂商疯狂争抢大条约额的集成项目,老大阿里云当然不例外。
当时候,大规模降价并不是也无法成为市场主旋律。
出于种种缘故原由,私有云并没有达到诸多厂商的预期,不只有阿里云,腾讯云等也受到了挫折。
于是,玩法还是要回到与AWS一样的轨迹上来,要保持上风,足够“剂量”的降价让利,快速、直接拉起业绩表现,一方面霸占市场,一方面给股东交待,是必然的决策。
汗青证明了,无论在什么阶段,只要能够承受得住,“代价战”、让利都是抢占市场、赢得用户选择的最好的计谋。
于是,在降价这件事上,阿里云终于“成为”了AWS——100多款产品、500多个产品规格的官网代价平均降低20%,最高降幅55%,把已往“欠”的降价脚步一次都补齐了。
仅就代价这件事而言,在国内中小企业市场,阿里云大概已经没有对手。
而“本钱-成长-成功”这样的逻辑链路的提出,意味着在战略层面,阿里云对降价的器重程度,大概已经“超越”AWS——后者只是把降价当成一个例行市场营销方式,而并未围绕降价去做什么宏观规划。
代价让利的背后,是公共云的创新空间
AWS降价了100多次,肯定不是拍脑袋决策,行业头部的地位表明了公共云玩法必然与代价让利精密关联。
很多人一听“代价战”就有点反感,现实上,在先期技能足够成熟后,只要不是玩命的、倾销式“代价战”,自己就是市场竞争的良性构成部分。
正常的“代价战”,从来不破坏市场;长期而正常的“代价战”,只要不是歇斯底里,带来的改变主要是能够博取更大的创新空间。
在云计算这里,一边是紧迫的业绩要求,一边是不得不、必然要鼎力大举投入的各种技能创新才气不断跟随与满足用户复杂的需求(例如当下的大模型对云计算提出了更高、更严苛的要求),投入大、周期长。在这之前,阿里云自研的飞天操纵系统、神龙弹性计算、盘古云存储、洛神云网络、polarDB数据库等显然已经到了技能收获期,去年发布的通义千问也长期位于国内大模型第一阵营,技能红利在不断释放。
以“本钱-成长-成功”为主线,阿里云要长期代价制胜,也必然会让广大中小企业获益——代价低,就是够得着。在保证业绩与市场占据率(代表云计算最重要的规模,能够产生规模效应,规模越大则竞争上风越为显着)的同时,不断投入技能创新,制止“还没等到创新成果出现那天就熬不住了”。
于是,通过代价让利,有条件、有能力去连续、大投入进行创新;同时,又让更多人“先上车”,来了、知道了、有了认知,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进一步推进创新服务的机会。
换言之,代价战未必会损害创新力,相反,只要“操纵恰当”,是能够促进创新的。
当然,一个重要前提,是厂商能够承受代价让利。阿里云长期投入带来的规模效应,以及各项技能本钱的节约是大幅度代价让利的底气,“本钱-成长-成功”的主线,本钱被摆在了第一位。
回过头来看,这就是AWS一直以来的发展主线,一边降价带动市场,一边用市场带来的收益不断推进创新,滚动向前、向上。而这种玩法,也主要存在于公共云,说明在公共云战略转向后,阿里云大幅度代价让利早已成为定局。
在这种做法的另外一边,是暂时不进行大幅度降价而同时推进创新,例如华为云,其做法与其没有直接承受资本市场的压力,在连续的创新投入上客观上更为从容或有关系——2023年年初近百款软硬件开发工具、MetaERP、GaussDB数据库、盘古大模型、昇腾AI云服务,2024年面向AI的十大系统性创新,都表现出代价让利对应的另一面的情形。
大路两条,各走一边,各有实情,没有高低对错。
对应地,对用户而言,很多对根本云服务的需求,直接选阿里云即可,不用犹豫。
只是,对阿里云这种代价战主力而言,怎么继承本钱优化、让利中小企业,尚有很多功课要做。
结语
代价让利虽然不肯定能够“药到回春”,但是一针下去效果立竿见影是肯定的。
在代价战这条路线下,阿里云的市场表现肯定会回弹,通过让利让更多中小企业实现快速的业绩回暖。
一个隐忧是,是否会把行业团体卷入到无尽的代价拉扯中?胜负端赖代价?
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在“上云率”还远远不足时,云计算的市场空间还很大,大模型等紧迫的技能创新会推动整个行业进步,降价不应该当作某个企业的行为,尤其是发生在阿里云身上时,更应该从宏观角度看——这只是云计算行业团体上增加“上云率”的一次行动罢了。
*本文图片均泉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利用,包罗转载、摘编、复制或创建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贸易用途,如有侵占,请作者与我们接洽。
•AI财产新媒体;
•澎湃消息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辅导、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水军大提督

金牌会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