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本日这一讲,我们服务治理相关的话题基本上接近尾声。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服务治理比软件治理要复杂很多。它的涉及面非常广,需要有系统性的、结构化的解决方案,需要底子架构、中间件、SRE 工作平台等多个条理、多个工种之间的精密配合。
软件的服务化过程本身是互联网的胜利。从最初以泛娱乐场景为主,到本日影响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场景越来越严厉和多样化。
软件服务化使得工程师有了新的职能:on call。软件工程师并不是把软件开发出来就完了,还需要保证软件上线后的服务品格,好比稳定性。在线上出问题的时候,软件工程师还需要随时相应线上的 on call 请求,参与到故障排查的过程中去。
但是提供靠谱的服务是云云之难,尤其在软件并不是自己团队开发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的过程增长了许多不可控的因素。
云盘算的诞生,是一次软件交付方式界限上的重新界说。在此之前,IT 技术供应商通常的交付物是可执行程序或源代码。这种交付方式更多的是软件功能的交付,但是并不参与到软件线上的运行状态的管理。
云盘算界说了全新的交付方式,IT 技术供应商不再提供可执行程序或源代码,而是互联网服务。用户使用 IT 服务时并不需要了解背后运转机制。即使在线上出问题的时候,也是 IT 技术服务商安排技术职员去解决,而不是用户自己去想办法解决。
这意味着云盘算改变了用户与 IT 技术服务商之间的配合方式。从之前的对交付过程负责,到对服务的质量效果负责,两边的职责更为简单清楚。
云盘算发展到本日,大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资源交付革命
第一个阶段,是资源交付的云化。它的厘革点在于 IT 资源交付的效率。
在云盘算之前,业务上线过程大要上来说是这样的:
首先,购买底子的 IT 资源,好比服务器和交换机等;
然后,将服务器和交换机等通过物流系统运送到 IDC 机房并上架;
安装上底子的操作系统;
摆设业务系统。
而云盘算之后的业务上线被简化为:
购买云上虚拟的云主机若干台,这些云主机已经按用户选择预装了底子的操作系统;
摆设业务系统。
这个阶段交付的 IT 产物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以前是物理机,如今是云主机,两者使用上的用户体验并没有很大的差异性。但这里面 IT 资源交付效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主要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
资金优化:消除了物流的成本。
时间优化:物流时间、产物自助化程度(上架、操作系统安装)。
资源复用率提升:云盘算通过将不同用户的 IT 资源聚集在一起,提升了 IT 资源的使用效率,淘汰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容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