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yaAir3.2来了:性能大幅提升、一键发布安装包、支持WebGPU、3D导航寻路、 ...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1022|帖子 1022|积分 3066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媒介

        LayaAir3的每一个分支版本都是一次较大的提升,在3.1彻底完善了引擎生态结构之后,本次的3.2会重点完善全平台发布相关的种种能力,比方,除原有的安卓与iOS系统外,还支持Windows系统、Linux系统、鸿蒙Next系统,以及主流的国产芯片适配等。别的就是性能的大幅提升以及一键发布安装包等易用性的大幅提升。当然,主旋律之外,3D的更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将分别具体先容。
01 升级为真正的全平台引擎

        HTML5引擎通常被视为全平台引擎,因为HTML5标准的WEB基本上可以运行于各个系统平台。从这个角度来看,LayaAir之前的版本也可称为全平台引擎。但对于发布原生安装包的角度来说,LayaAir的历史版本只能发布安卓与iOS系统的安装包,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全平台。
        从LayaAir3.2开始,在历史版本的发布能力之上,我们会新增支持Windows系统、Linux系统、鸿蒙Next系统的发布。此中,Windows系统的exe安装包发布在3.2.0-beta.1版本内率先推出测试,Linux系统、鸿蒙Next系统还在紧密对接中,将会在3.2正式版之前推出。


        一旦3.2正式版推出,开发者可以基于各个操纵系统发布安装包、基于HTML5标准发布Web版本、以及发布到各个主流小游戏平台,使得LayaAir引擎升级为真正的全平台游戏引擎。
        相对于非全平台的游戏引擎,LayaAir3引擎一套代码开发,全部平台发布运行的模式,可以大幅降低开发资本、提升市场推广时机。
        与此同时,作为自有知识产权的国产引擎,LayaAir3对主流的国产芯片也在连续对接之中,对信创硬件的支持将是3D引擎实现天下产化替代的关键,也是许多信创项目的刚需。

02 Native易用性大幅提升

        对于从来没有打过包的开发者而言,Native打包是一个门槛很高的事情,许多游戏公司乃至设置了专门Native打包的工程师。我们在社区里,也发现了开发者因为安装Native打包环境等题目被卡住流程。
        因此,3.2版本中,我们支持自动打包成为各平台的安装包(比方exe、apk、ipa),并且提供选项,由开发者自主选择对应平台的安装环境,然后自动安装好打包所需的环境,使得开发者不必再为安装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顺利打包而发愁。


        当然,对于资深的开发者,如果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开发环境来打安装包,我们也保留了发布为原生包工程的方案。比方安卓勾选导出Android Studio项目、iOS勾选导出Xcode项目即可发布为原生包工程,而不是直接打包。

        别的,由于iOS系统的限制,常规测试流程非常繁琐,对于新手也是非常大的障碍。因此,我们会提供LayaAir引擎官方的运行器安装包,支持在安卓和iOS系统的真机环境中,直接使用安装包扫码IDE,在IDE里即时修改,真机扫码立即查看效果。不但大幅降低了iOS中的测试资本,对于安卓真机测试,也可制止一次又一次的打包等待时间。提升了原生包测试的易用性。

        在PC端,我们提供了PC模仿器。与移动端的运行器一样,可以在项目中即时修改,在PC模仿器上直接查看打包后的运行效果。

        基于以上的优化,LayaAir Native打包与测试的易用性大幅提升,开发者的门槛大幅下降。开发与发布服从得以显着提升。
03 性能与服从大幅提升

        无论何时,引擎的性能都是非常核心的指标,这将是项目发挥效果的天花板。本次版本,我们从Native安装包的运行性能、Spine动画的运行性能、3D粒子性能这几个方面对引擎性能举行了显着提升。
3.1 安装包运行性能提升

        LayaAir3.2开始,我们优化了Native引擎的底层架构。引擎的渲染底层以及部门对性能消耗较大的核心模块,已下沉到Native C++层举行了实现。
        经过此次调解,Native APP的运算性能得以显着提升。同样以7477个渲染节点的3D示例为例,安卓测试机型的性能提升了50%,iOS测试机型的性能提升了近100%。


3.2 Spine运行性能提升

        对于Spine动画,许多开发者都承认LayaAir引擎内置版的性能。但内置版存在两个题目,一是没有实时与Spine官方的版本同步,二是功能被阉割了,只保留了基础功能。所以多数开发者选择了Spine官方库的引入,该方案基于Spine官方的JS运行库,将渲染接入到LayaAir,所以功能齐全。但带来的题目就是Spine官方运行库的性能远不如LayaAir引擎内置的骨骼动画。
        3.2开始,为提升Spine动画使用者的体验,我们针对Spine的官方库做了私有的性能优化,大幅提升了Spine官方库的动画在LayaAir引擎中的运行性能。
        我们起首采取了归并指令、GPU运算优化、缓存运算优化,这几种方式对CPU盘算能力瓶颈举行提升。在一些CPU盘算能力相对较差,但GPU相对较好的机型上,乃至可以得到几十倍的提升。这对CPU能力不强的机型,以及不支持JIT的iOS小游戏环境,是非常有代价的。

        缓存优化由于会额外占用内存,属于捐躯内存提升性能的一种方案,引擎默认不开启,当开发者在Spine性能得不到满意的时候,内存消耗也不大的情况下,可以自动开启缓存优化。但是对于Spine使用量不是特殊大的产品,也可以保持默认不开启,即便是不开启,相对于Spine官方库的性能也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Spine动画终极运行性能的瓶颈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盘算性能的瓶颈,另一方面是渲染的瓶颈。比方屏蔽渲染的时候,可以支持同屏8000个Spine靠近满帧,一旦正常渲染,最多只能支持到同屏500个spine动画靠近满帧,比方下图所示。

        在上图的测试数据中,仔细的开发者会发现,差异机型在GPU盘算优化的幅度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差异机型的GPU能力的差异导致,GPU能力越强,采取GPU盘算优化的效果越显着。在某些GPU能力弱的机型上,GPU盘算优化的效果乃至还不如归并优化的性能,如果存在这种机型,开发者可以选择手动关闭默认开启的GPU盘算优化功能。
        尽管经过一系列的盘算优化后,Spine性能已提升了数倍到几十倍不等,但我们仍然没有停下优化的脚步。当下正在对Spine动画的渲染部门举行极致优化,预计在3.2正式版推出前,Spine动画的整体性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3 3D粒子编译服从提升

        曾有开发者反馈3D粒子较多的时候导致卡顿。我们分析Demo后发现,shader的define数目较多,这导致了shader变体数目庞大,编译时间过长。
        由于shader在持续编译的过程出现卡顿现象,这是不可制止的。所以,我们举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工作,主要目标是减少shader的define数目,降低shader变体数目,以减少编译时间,制止出现显着的卡顿现象

        比方一个Demo的粒子材质球,在优化前有92种变体,编译时长为7.004秒。使用3.2优化后的版本,只剩下66种变体,总编译时长也降至1.474秒。

        以上数据由于是累计值,因此在项目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材质球越多,得到的对比差距会越大。这对大量使用3D粒子的项目来说,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
04 正式支持WebGPU

        LayaAir3.0开始接入WebGPU,直到此次的3.2版本,我们终于全面接入了WebGPU的图形API,这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LayaAir引擎发展新里程。
        WebGPU作为现代Web图形标准,具有支持CPU多线程、支持通用盘算能力等WebGL所不具备的能力与众多优势。注定要替代WebGL图形标准,主流3D引擎均会连续接入该标准的API。
        从引擎的角度,相较于WebGL,WebGPU提供了更高的性能优化和更低级别的硬件控制,使游戏引擎能够充分使用现代硬件的图形处理能力,这会带来更加出色的图形渲染和盘算性能,以及更多基于WebGL无法实现的引擎功能。
        当前,尽管WebGPU并没有在所有的平台中支持,但全面的支持已成趋势,我们现在完成接入,是为了将来更加平滑过渡到WebGPU的时代。
        如果各人想体验WebGPU的渲染能力,可以在PC端的Chrome欣赏器地点栏里输入 chrome://flags 并回车,然后在搜刮栏中输入WebGPU,将WebGPU Support的选项设置为Enabled,末了重启Chrome欣赏器。

        完成欣赏器的设置后,再到IDE里将引擎的渲染切换为WebGPU即可。步骤为:项目设置 -> 运行 -> 引擎模块 ->  WebGPU(Beta)。


        需要注意的是,启用WebGPU后,需要使用HTTPS协议访问,3.2版本已支持该项设置,我们点击顶部的倒三角图标,再点击启动https即可。

        设置好环境后,我们对1473万个三角面的5184个PBR材质物体,在不做归并优化的情况下,基于WebGL和WebGPU举行性能测试和对比。

        测试环境的欣赏器采取Chrome 125.0,CPU为Intel(R) Core(TM) i7-8700,GPU为RTX3090。测试效果表现,同样是5184个DrawCall,1473万三角面,WebGPU的性能相对于WebGL提升了20-25%左右。随着后续WebGPU在接入完成后的进一步优化,应该还有性能提升的空间。

05 3D相关功能的新增

        在3D方面,LayaAir3.2中有两个重要的更新,其一是新增了材质缩略图预览,使得开发者可以在IDE中通过缩略图快速识别和选择所需的材质,而无需逐一打开,节省了大量时间,并使得材质的管理更加直观和高效,进一步提升了材质功能的易用性。

        另一个重要的更新是在引擎中新增了3D导航寻路相关的功能,并且在IDE中提供了6个3D导航寻路组件,方便开发者使用。
        静态导航表面(Nav Mesh Surface)组件用于天生导航网格,导航网格是一种用于寻路和导航的数据结构,它描述了3D环境中脚色可以行走的表面。比方,指定哪些地区是可行走的,并根据定义的可行走地区自动天生导航网格。

        动态导航表面(Nav Mesh Modifier Surface)组件用于在运行时动态修改导航网格。比方,当需要在游戏运行时动态地领导航网格中添加或移除障碍物时,使用该组件在运行时创建一个地区,该地区会覆盖或修改现有的导航网格。
        导航障碍物(Nav  Mesh Obstacles)组件用于表现障碍物的组件,当前实现了盒子和圆柱体外形的障碍物。通过在场景中放置障碍物对象,以及设置障碍物的类型与外形,影响导航网格的天生和寻路盘算。
        代理寻路(Nav Agent)组件是用于控制脚色或物体等寻路对象(导航的代理)在导航网格上移动和寻路的组件。该组件是实现寻路对象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寻路和移动的关键。

        导航地区链接(Nav Mesh Link)是用于毗连两个差异导航网格表面的组件。它答应在导航网格之间创建链接,通过指定移动时的出发点和终点,使得脚色可以在这些链接上移动。这在游戏场景中非常有效,特殊是当你有多个不连续的可行走地区时,比方平台、楼层等。
        动态地区体积(Nav Mesh Modifier Volume)是用于在体积地区内修改导航网格属性的组件。比方,在场景中定义一个三维地区,开发者可以为该地区设置一个地区标记。比方标记该地区为不可行走时,那么代理在寻路时,则会绕开此地区。

        以上这些导航组件功能的推出,进一步提升了开发服从和游戏体验,使得开发者无需重新编写复杂的路径规划算法,让脚色能够智能地在复杂3D场景中举行路径选择和动态避障,实用于多种游戏类型。同时还降低了新手的开发门槛。
关于优联前端

        武汉优联前端科技有限公司由一批从事前端10余年的专业人才开办,是一家致力于H5前端技能研究的科技创新型公司,为相助伙伴提供专业高效的前端解决方案,相助伙伴遍布中国及东南亚地区,行业涵盖广告,教育, 医疗,餐饮等。有效的解决了相助伙伴的前端技能难题,节约了资本,实现相助共赢。可举行Web前端、微信小程序、小游戏,2D/3D游戏,动画交互与UI广告计划等各种技能研发。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民工心事

论坛元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