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简史 | 基准测试的缘起与意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题 1751|帖子 1751|积分 525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PolarDB数据库在TPC-C上打榜的天下纪录,以及从OceanBase、TDSQL开始的中国数据库登顶历程。有朋友私信提出了新的问题,也就是这样的基准测试可否拉齐对比,比方对于分布式,用同样的CPU、同样的节点数量等,以真实的比拼性能;此外,还有朋友提到,这样的测评的真实性与行业意义。
  

  关于这些问题,恰好我在《数据库简史》一书上考证和记录过关于基准测试的一些故事,我摘录一些书中的内容并进一步补充,与大家分享一些历史趣事。

  当计算机系统和应用日益遍及,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日趋猛烈时,本钱和性能就成为了用户最关心的问题,谁是性价比最高的OLTP数据库成为了核心
  1983年,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戴维•德维特(David DeWitt)发布了威斯康星基准,该基准由一组简单查询组成,包括选择、投影、毗连和聚合。
  

  德威特随基准还公布了针对几个数据库的评测结果,其中包括大学版INGRES(U-INGRES)、贸易版INGRES(C-INGRES)、Oracle、SQL/DS等产品。下图展示了最初公布的一组测试结果:
  

  显而易见,结果对INGRES十分有利,Oracle是险些所有产品中性能最慢的,这在 Oracle 引起了轩然大波。据说,震怒之下埃里森曾试图去影响大学解雇德威特,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or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卖不甜枣

论坛元老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