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语言中的类型转换
在C语言中,如果赋值运算符左右两侧类型不同,或者形到场实参类型不匹配,或者返回值类型与接收返回值类型不一致时,就需要发生类型转化,C语言中统共有两种形式的类型转换:隐式类型转换和显式类型转换。
- 隐式类型转化:编译器在编译阶段自动进行,能转就转,不能转就编译失败
- 显式类型转化:需要用户本身处理
- void Test()
- {
- int i = 1;
- // 隐式类型转换
- double d = i;
- printf("%d, %.2f\n", i, d);
- int* p = &i;
- // 显示的强制类型转换
- int address = (int)p;
- printf("%x, %d\n", p, address);
- }
复制代码
C风格的转换格式很简单,但是有不少缺点的:
- 隐式类型转化有些情况下可能会出问题:好比数据精度丢失
- 显式类型转换将所有情况混淆在一起,代码不够清晰
2.C++逼迫类型转换
标准C++为了增强类型转换的可视性,引入了四种定名的逼迫类型转换操作符:
static_cast、reinterpret_cast、const_cast、dynamic_cast
先列个提要:
(1)内置类型 = 内置类型:隐式类型转换 或 逼迫类型转换 使用 static_cast、reinterpret_cast
(2)内置类型 = 自界说类型:自界说类型内部重载 operator int() 这样的函数(int x = A.operator int();)
(3)自界说类型 = 内置类型:隐式类型转换(string s = “hehe”;)
(4)自界说类型 = 自界说类型:自界说类型内部重载构造函数
2.1 static_cast 与 reinterpret_cast
- // static_cast:这个就代表 隐式类型转换,目的是为了规范化,提示别人这里存在隐式类型转换
- int a1 = 10;
- double b1 = static_cast<double>(a1);
- // reinterpret_cast:reinterpret 表示重新解释,这里就是 强制类型转换
- int a2 = 10;
- double* p1 = reinterpret_cast<double*>(a2);
复制代码
2.2 const_cast
这段代码有点诡异!!
- int main() {
- // const_cast:将常变量去除常性,使其可以修改
- const int a3 = 5;
- int* p2 = const_cast<int*>(&a3);
- *p2 = 6;
- cout << a3 << '\n';
- cout << *p2 << '\n';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我们明明通过逼迫类型转换,通过 a3 的地址修改了 a3,但是打印效果:a3 居然还是 5???
甚至我们通过调试窗口查看 a3 的变化:a3 也是变成了 6
为什么打印出来还是 5 ?
这里实在是编译器的优化手段,将 a3 界说成常量后,编译器将 a3 这个符号直接类似界说宏,直接宏替换成 5,之后程序碰到 a3 的地方会直接替换成 5
解决办法:加上 volatile 关键字,意思是去掉编译器这个优化
- volatile const int a3 = 5;
复制代码
小结:因此说 const_cast 的修改是有一定风险的,涉及这种直接去掉常性,修改常变量的,一定要加上 volatile
2.3 dynamic_cast
dynamic_cast 用于将一个父类对象的指针/引用 转换 子类对象的指针或引用(动态转换)
注意是父子类指针或引用之间的转换,不是父子类对象之间的转换
(子类对象可以直接赋值给父类对象,父类对象不可以赋值给子类对象)
看表明理解:
- class A
- {
- public:
- //virtual void func() {};
- int _a = 2;
- };
- class B : public A
- {
- public:
- int _b = 3;
- };
- void Func(A* pa) {
- // 父类指针 pa 指向 子类对象,下面将 子类指针转换成子类指针,没问题
- // 父类指针 pa 指向 父类对象,下面将 父类指针转换成子类指针,则该指针就会存在越界访问的风险
- //(比如你父类对象大小为5字节,子类对象大小为5字节, 而你将你父类指针强转为子类指针,那么就是本来只有5字节空间,你却可以访问10字节空间,这显然是有越界访问的风险的)
- B* pb = reinterpret_cast<B*>(pa);
- // 越界读数据:可能不报错
- cout << "pa:" << pa->_a << '\n';
- cout << "pb:" << pb->_b << '\n';
- // 越界写数据:直接报错
- pa->_a++;
- pb->_b++;
- cout << "pa:" << pa->_a << '\n';
- cout << "pb:" << pb->_b << '\n';
- }
- int main() {
- A a;
- B b;
- Func(&a);
- Func(&b);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由上面代码演示可知:父类指针转换为子类指针存在风险
因此需要使用 dynamic_cast 查抄是否可以转换成功,若转换失败会返回空指针,以此来防范这个风险
dynamic_cast 的使用要求:
1.dynamic_cast 只能用于父类含有虚函数的类:因此象征性的给父类A加一个 虚函数
2.dynamic_cast 会先查抄是否能转换成功,能成功则转换,不能则返回 0。
- class A
- {
- public:
- virtual void func() {};
- int _a = 2;
- };
- class B : public A
- {
- public:
- int _b = 3;
- };
- void Func(A* pa) {
- // 父类指针 pa 指向 子类对象,下面将 子类指针转换成子类指针,没问题
- // 父类指针 pa 指向 父类对象,下面将 父类指针转换成子类指针,则该指针就会存在越界访问的风险
- //(比如你父类对象大小为5字节,子类对象大小为5字节, 而你将你父类指针强转为子类指针,那么就是本来只有5字节空间,你却可以访问10字节空间,这显然是有越界访问的风险的)
- B* pb = dynamic_cast<B*>(pa);
- if (pb) {
- // 越界读数据:可能不报错
- cout << "pa:" << pa->_a << '\n';
- cout << "pb:" << pb->_b << '\n';
- // 越界写数据:直接报错
- pa->_a++;
- pb->_b++;
- cout << "pa:" << pa->_a << '\n';
- cout << "pb:" << pb->_b << '\n';
- }
- else cout << "转换失败" << '\n';
- }
- int main() {
- A a;
- B b;
- cout << "Func(&a):";
- Func(&a);
- cout << '\n';
- cout << "Func(&b):\n";
- Func(&b);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为什么只能用于父类含有虚函数的类?
由于 dynamic_cast 本质上是通过虚表来实现的,类似于判断虚表中的 父子类是否有某种标志,判断是否可以转换成功
(这里不重要,可以本身了解)
2.4 内置类型 = 自界说类型
这个实在是在 自界说类型中添加一个函数,若该自界说类型要转换为 int 类型的数据,则添加 operator int() 函数;同理,若要转换为 double类型,则添加 operator double()
- class A
- {
- public:
- operator int() {
- // 里面写什么东西都是自定义的了
- return _a;
- }
- private:
- int _a = 10;
- };
- int main() {
- A a;
- int x = a;
- cout << x << '\n';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智能指针中也有使用相关重载函数:
2.5 自界说类型 = 内置类型
这个实在平时都有运用,本质上是隐式类型转换
- int main() {
- // "hehehe" 是内置类型 char*,编译器底层将其隐式类型转换为 string 类型
- string s = "hehehe";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2.6 自界说类型 = 自界说类型
前面解说过,两个类型若要进行类型转换操作,则这两个对象必须具有某种特定接洽
但是通常,两个不同的自界说类型都不会有直接的接洽,因此不能容易的类型转换
需要在 左边的自界说类型 中重载参数为 右边自界说类型 的构造函数:
将自界说类型 A 的变量 拷贝给 自界说类型 B 的变量,需要在 类B 中重载新的构造函数:
- B(const A& a)
- :_b(a.get())
- {}
复制代码
- #include"List.h"
- #include<list>
- // 和自定义类型相关的类型转换基本都和构造函数有关
- // 类型转换的两者一定要有一定的关联
- // 自定义类型的转换,一定要产生某种关联
- class A
- {
- public:
- A(const int& x = 0, const int& y = 0)
- :_a1(x)
- , _a2(y)
- {}
- explicit :该关键字是禁止掉 隐式类型转换,但是可以显式类型转换
- //explicit operator int() {
- // return _a1 + _a2;
- //}
- int get() const {
- return _a1 + _a2;
- }
- 这里写这个函数会报一堆奇怪的错:因为类 B 声明在下面,程序运行时向上查询就找不到类 B,导致报错
- //A(const B& b)
- // :_a1(b.get())
- //{}
- private:
- int _a1;
- int _a2;
- };
- class B
- {
- public:
- B(const int& x = 0)
- :_b(x)
- {}
- // 这里加上 const,为什么 a.get() 不能使用(A类中的 get 没有 const 修饰):这就设计到 const 权限放大的问题
- //先理清一个概念:我们平时通过一个对象或对象指针去调用成员函数,因为成员函数隐含着第一个参数 this 指针,因此本质上都要传递一个this指针过去,
- // 涉及到 this 指针的传参,就要注意 this 指针的权限问题(是否被 const 修饰)
- // B(const A& a) 这里对象 a 的this指针类型:const A*,而 get 函数this指针类型:A* 当然会权限放大!!!
- B(const A& a)
- :_b(a.get())
- {}
- // 这个也能匹配给 b1 = a1,但是会优先选择上面的构造 B(const A& a)
- operator int() {
- cout << "operator int()" << '\n';
- return _b;
- }
- private:
- int _b;
- };
- int main() {
- B b1 = 10;
- A a1 = 20;
- b1 = a1;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本质上,实在和自界说类型相关的类型转换基本都和构造函数有关 控制好自界说类型的构造函数,就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数据来构造一个自界说类型
【思考题】这里是 const 的权限缩小吗?
有人说,将非const类型的 iterator 赋值给 const 类型的迭代器 const_iterator 是一种 const 的权限缩小???
- list<int> lt1 = { 1, 2, 3, 4 };
- list<int>::const_iterator it = lt1.begin(); // 这个是 const 权限的缩小?
复制代码
要注意,迭代器是一种类,两个迭代器之间的拷贝赋值,是自界说类型之间的类型转换。 而 const 的权限问题只会出现在 内置类型之间 与 内置类型指针或引用之间
因此,我们直接在自界说类型 list 迭代器类 内部写一个新的构造函数即可
(我们这里的 list 是本身模仿实现的,现在就是演示添加类型转换功能给你看)
(C++STL库中的 list 的迭代器也可以类型转换(可以本身试一试))
由于迭代器类是模板,其中的构造函数参数固定写成 非const类型的迭代器 iterator
- // 迭代器就是将指向一个节点的指针 node 封装成一个类
- template<class T, class Ref, class Ptr>
- struct ListIterator
- {
- typedef ListNode<T> Node;
- typedef ListIterator<T, Ref, Ptr> Self; // 自己这种类型
- Node* _node;
- // 类型转换的构造:这里参数固定写成 iterator
- // 当该模板实例化为 iterator :这里就是拷贝构造
- // 当该模板实例化为 const_iterator :这里就是普通构造(支持 iterator 转换成 const_iterator)
- ListIterator(const ListIterator<T, T&, T*>& it)
- :_node(it._node)
- {}
- //......其他函数
- };
复制代码
测试一下:
- int main() {
- // 这里是 const 的权限缩小吗?
- // 不是,这里是 自定义之间类型转换,从 iterator类 转换为 const_iterator类,其本质是在const_iterator类中重载一个参数类型为 iterator 的构造函数
- // 因此,自定义类型 可以转换成 自定义类型,内置类型也可以转换为自定义类型:本质都是自定义类型重载了相关联的构造函数
- my::list<int> lt1 = { 1, 2, 3, 4 };
- my::list<int>::const_iterator it = lt1.begin();
- while (it != lt1.end()) {
- cout << *it << '\n';
- it++;
- }
- return 0;
- }
复制代码 效果:
2.7 注意事项
逼迫类型转换关闭或挂起了正常的类型查抄,每次使用逼迫类型转换前,程序员应该仔细思量是否另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到达同一目的,如果非逼迫类型转换不可,则应限定逼迫转换值的作用域,以减少发生错误的机会。
猛烈建议:制止使用逼迫类型转换
3.RTTI(了解)
RTTI:Run-time Type identification的简称,即:运行时类型辨认。
- typeid运算符
- dynamic_cast运算符
- decltype
这几个运算符为什么也是运行时辨认?
实在他们都是编译时就已经得出效果,这里的运行时辨认是语法语义上,在运行时判断类型或做选择,而底层实在就是编译时辨认
4. 常见口试题
- C++中的 四种 类型转化分别是
- 说说 四种 类型转化的应用场景。
这些问题上面文章都有解说了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更多信息从访问主页:qidao123.com:ToB企服之家,中国第一个企服评测及商务社交产业平台。 |